(二)构建高质量发展诊疗服务网络。

  全面提升县域综合服务能力,规范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网格化布局和规范化管理,统筹为网格内居民提供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在县域推广临床服务、急诊急救新模式。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团队)健康管理服务,确保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三)推动形成分工协作就医秩序。

  完善分级诊疗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相关疾病诊疗中的职责分工、转诊标准和转诊程序,形成连续通畅的双向转诊服务路径,促进区域或医疗联合体内合理就医。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按照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和入出院标准,引导有序就医。推动实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推进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服务发展。积极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供给,完善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方式,落实保障措施,提高服务质量,稳步扩大服务覆盖范围。

  (四)深化相关领域联动改革。

  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跟踪评估工作进展。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尊龙凯时注册的支付方式,推动drg/dip尊龙凯时注册的支付方式改革,逐步实现统筹地区、医疗机构、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强化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强化短缺药品监测机制。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稳步扩大采购范围,落实集中采购医保结余资金留用政策。科学设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启动条件、触发标准及约束条件,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及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深化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科学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强化公益属性,健全考核机制。扩大符合条件的三级医院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试点范围。

  (五)健全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

  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医疗卫生综合监管体系,加强服务要素准入、质量安全、公共卫生、机构运行、基本医保基金、养老托育服务和健康产业等的监管。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在依法执业、规范服务、提升质量和安全、行风建设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全面实行综合绩效考核评价。完善医院评审评价事中事后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医院评审和专项评价相结合的医院评审评价体系。积极培育医疗卫生行业组织,在制定行业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规范执业行为、维护行业信誉、调解处理服务纠纷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专栏4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项目

  1.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依托通化市中心医院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确定为吉林大学附属医院,着力建设有专科特色的综合性医疗中心,重点推进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系统疾病、创伤外科、肿瘤疾病等优势学科的诊疗效率和救治能力。

  2.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范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建设;选建6所中心乡镇卫生院,逐步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

  4“三医”联动改革。持续优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推动在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完善薪酬分配制度;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合理补偿机制,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及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推进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常态化运行机制,完善激励配套政策,落实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

  5.医改监测评价。重点监测评价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快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等有关改革情况。

  6.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效能提升。加强执法车辆、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防护装备、执法取证工具等配备;加强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

  七、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一)优化医疗服务模式。

  1.全面推行预约诊疗和日间服务。医疗机构建立健全预约诊疗制度,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服务。推动三级医院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探索日间服务制度化,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稳步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日间放射治疗等服务。

  2.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推动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探索建立健全多学科诊疗相关制度。鼓励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探索心脏中心、神经中心、肿瘤中心、中医学科等综合学科发展模式,促进专科协同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治水平。鼓励医疗机构设置服务协调员,在患者诊疗过程中予以指导协助和跟踪管理。

  3.创新急诊急救服务。继续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和儿童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建设,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疾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推动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61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