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沈北新区教育局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
沈北新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精准实施教育兴区与人才强区战略,主动融入生态沈北、活力新区建设,依据国家、省、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全区教育现代化、高质量优质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幸福教育,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教育发展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沈北新区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五年。全区教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在“补短板”“优结构”“强队伍”“善治理”“提质量”上持续发力,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出升级提质的新优势,取得了新成效,积累了新经验、积蓄了新动能。
(一)党的领导全面加强
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成立了区长任组长的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教育治理工作制度,出台“3 6”系列文件,教育管理由粗放走向精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健全“责任层层落实、工作层层到位”的党建工作机制,实行任务、责任、流程、标准等清单制管理。结合教育“放管服”改革,健全规范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和监督机制。夯实党建工作,组织建设持续规范深化,系统内各级党组织、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现有基层党组织80个,其中党委2个、党总支8个、党支部70个;党员1190名、入党积极分子167名,五年内发展、接收党员211人。持续加强非公党组织建设,建立非公党组织29家,覆盖61家单位,实现非公党建“两个覆盖”。
(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
1.德育工作全面深化。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着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创建省级文明校园4所。充分整合区域各类资源,建设素质教育基地22家。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加强班主任领军团队建设,培养市首席班主任3名、名班主任22名、市优秀班主任55名。
2.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出台《沈北新区中小学综合素养测评实施方案(试行)》《沈北新区新优质均衡(示范)学校创建方案》《沈北新区“四校一社”创建方案》《沈北新区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教研教改。以区优质中小学为示范,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为重点,实施中小学教研联合体、城乡教育共同体改革,通过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抱团” “捆绑”等集团化改革,促进资源共享与交流,进一步提高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建立教育教学提升激励机制,助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中、高考成绩不断攀升。“十三五”期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累计3853人,占比57.1%,600分以上173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9.5%, 700分以上987人。
3.特色教育进一步彰显。坚持“以学生为本,抓特色教育,促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将民族艺术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少儿体操、校园足球等项目引进学校、融入课堂,积极开展“一校一品牌”的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创建了一批校园足球、篮球、冰雪、射箭、手球、轮滑、皮影、布艺、剪纸等特色教育学校,全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和特色文化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完善
1.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按照“优化布局、兼顾规模、提高效益”的原则,共撤并小学3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1所。“十三五”期间,共投入教育资金6.3亿元改善办学条件,累计新建、改扩建学校11所,学生食堂11个,新建学生浴室和其他生活用房16处、教学楼10栋、综合楼2栋、学校运动场8个,新建安全围墙4872米。
2.教学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投入1045.7万元,购置计算机2669台;投入1700万元配置“班班通”设备846套;投入近亿元添置其它教学仪器设备,配齐补足中小学理化生和音体美器材共1.6万件(套);投入454万元补充学校学生图书49万册;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全面改善。
3.优质教育资源加速集聚。推进合作办学,与沈河区、和平区开展战略合作,引进朝阳一、文艺二、沈阳市七中、南京一校、南昌中学;优化民办学校布局,引进雨田实验学校、清华万博实验学校等民办优质学校;推动集团化办学,组建新兴中学、152中学、新城子街一小、新城子街二小、朝阳一沈北分校、区第一幼儿园等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大。深化与驻区高校合作,组建沈阳大学虎石台附属实验学校、沈师大沈北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立体开展与沈师大教师培训、青年干部培养、薄弱学校提升等10个方面深度合作。组建辽宁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开展系列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实习实训系列合作。
(四)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