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5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到2025年,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2.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支持基础好、服务能力强的中心卫生院逐步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成为县域医疗次中心。
3.社区医院建设:支持建筑面积≥3000平米,开放床位≥30张,床位使用率≥7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社区医院;加强社区医院特色科室建设。
4.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支持乡镇卫生院配备负压救护车,在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设置发热筛查门诊或发热诊室,在所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设置临时留观室(点)。
七、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健全以市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院和其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一)推进中医医疗机构建设
市、县两级各办好1所公立中医类医院。依托市中医医院新院区,借助北京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联合构建京衡中医药医疗区域中心。支持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和发展,推动衡水市第二中医医院、安平县中医医院、深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强化县级中医医院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力争全部达到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其中故城县、饶阳县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规范设置中医临床科室,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比例达到90%。到2025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国医堂、配备中医医师,80%的村卫生室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支持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所纳入医联体建设。
(二)优化中医药服务供给
加强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强化高水平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加强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做优做强中医优势专科,加快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以脾胃病、血液病、肛肠、骨伤、针灸、肾病等中医专(学)科为重点,建设中医优势专科。打造一批标准化县级中医医院,开展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康复科、治未病科等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提升中医诊疗水平。将市中医医院建设成区域中医康复中心,饶阳县、冀州区、枣强县等中医医院建设成标准化康复科。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广中医综合服务模式和中医适宜技术,增强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切实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推进中医医养结合。
(三)提升中医药疫病防治能力
提升中医医院应对呼吸道传染病等新发突发传染病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独特作用,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强化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提升临床救治效果。加快市中医医院重大疫情应急救治基地建设,提升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规范中医医院发热门诊设置和建设,加强中医医院感染科、急诊医学科、肺病科、重症医学科、可转换传染病区、可转换重症监护室等建设,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四)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
实施中医药强市人才支撑计划,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深化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推进中医药交流合作,扎实推进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合作,引进中医药领域院士、国医大师入衡,建立10个首都国医名师传承工作分站。实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基层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养项目。开展临床医师“西学中”培训。
专栏6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程
1.中医特色医疗机构建设项目:衡水市中医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建设一批标准化县级中医医院,故城县、饶阳县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到2025年,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国医堂、配备中医医师。
2.中医优势临床专(学)科建设项目:支持市中医医院建设中医优势专科。
3.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基层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养项目。临床医师“西学中”培训。
(五)强化中药产业支撑
提升中药材品质,引导重点品种种植,倡导中医药企业自建或以订单形式联建稳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加快推进中药材种植现代化、产业化,加强中药材繁育种植基地建设,建立完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建立衡水市民间中医药保护名录。推进中药制造数字化,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
八、完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围绕生命全周期和健康全过程服务,以“一老一少”为重点,加快完善妇幼健康、老年健康、职业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补齐健康教育、康复医疗、老年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等领域短板,落实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标准体系和服务供给体系,全面提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
(一)提升托育服务能力
实施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示范工程。建立健全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开展多种形式婴幼儿照护服务,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扶持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支持开展公共场所母婴室标准化建设,强化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衔接,发挥综合效益。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鼓励用人单位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扩大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优先支持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增加普惠制托育服务供给。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为4.50个,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