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市现代农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节点,是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开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一个五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要更加奋发有为,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一、“十三五”时期农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三五”以来,围绕农业发展规划目标,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和配套措施,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发展,农业总量和农业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到2019年末,实现农业增加值41.65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57.58亿元,其中龙头经营组织销售总量22.41亿元,基地销售额35.17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73.92%。依托特色产业,全市贫困户一重产业帮扶措施覆盖率由2016年的35%上升到2020年的100%。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6.8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2.5万亩,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达7.7万亩。2020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1万吨,实现了粮食稳产。

  (二)农业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按照“两轴五片区”的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推进“一减四增”优化结构,打造“山顶生态盖帽、山中果树缠腰、平地菌菜唱主调”的产业立体发展格局。累计完成种植业结构调整15.58万亩,多种经营种植面积占比达26%。全市形成了沿省道s252和国道101线的优势产业集聚轴,以榆树林子镇、台头山乡为重点区域的设施菜产业片区,以卧龙镇、黄土梁子镇、七沟镇等为重点区域的食用菌产业片区,以小寺沟镇、桲椤树镇、党坝镇、道虎沟乡为重点区域的果品产业片区,以柳溪镇、七王土房乡为核心区域的休闲农业片区,以平北镇、茅兰沟乡为重点区域的现代清洁养殖片区。

  (三)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壮大

  1.食用菌产业引领作用凸显。按照“科技引领、品质优先、效益倍增”的发展思路,在全市推广香菇周年化栽培和工厂化生产模式,共建设10亩以上食用菌园区175个,累计达到1500多个,其中发展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6家(杏鲍菇5家、双孢菇1家),日生产能力达到150吨。全市食用菌主要栽培品种有香菇、滑子菇、杏鲍菇、平菇、双孢菇等十余个,其中香菇生产占80%,形成了草木腐菌并存、长短周期衔接、顺反季栽培互补、设施化工厂化相结合的发展新格局,特别是平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反季节香菇生产基地,2017年12月“平泉香菇”被农业农村部列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2020年预计食用菌生产量可达6.8亿棒、产量60万吨、产值62亿元,较 2015年分别增长1.7亿棒、12万吨、14亿元。食用菌产业已形成了集科技研发、高端种植、精深加工、市场流通、品牌打造、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已经成为全市最具优势特色、产业链条最完整、辐射带动能力最强、农民从中受益最多农业支柱产业。依托食用菌产业探索实践的“三零模式”,被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十大产业扶贫范例”。

  2.设施菜产业带动成效逐步加大。以发展“绿色科技高质高效”产业为中心,重点发展平泉设施黄瓜等蔬菜产业,全市蔬菜总面积达到21.57万亩,较2015年增加5.6万亩,总产量160万吨,总产值达到46亿元。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较2015年增加4万亩,产量达139万吨,年创产值42亿元,设施菜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余元;栽培品种以越冬茬密刺黄瓜为主,栽培面积占到设施蔬菜总种植面积的95%以上。全市建设百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园区达到366个,特别是榆树林子、台头山两个乡镇温室大棚已达1.8万余个,基本实现了户均1个棚。2019年11月“平泉黄瓜”被列为河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同时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3.林果产业日趋成熟壮大。围绕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林果产业,践行“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理念。共新增果品面积7.92万亩,全市干鲜果品面积达40万亩,年产干鲜果品20万吨,年产值达7亿元,分别较2015年增长15%、1%和93%。培育小寺沟河沟子、七沟镇小茅兰沟、桲椤树镇王家沟、道虎沟乡双峰、南五十家子镇后甸子等果品专业村8个,按照“一年成活长干、二年发枝成花、三年初产见果、四年成型丰产”标准,建设小寺沟河沟子、袁家店、黑山口等高标准苹果示范基地、七沟镇茅兰沟村高标准梨示范基地等河北一流果品基地10多个,按照“一年栽苗,二年丰产”的标准,以卧龙镇为重点发展设施着色香葡萄示范基地3000余亩,为河北省东北部果品基地发展起到了极大的示范带动推广作用。

  4.畜禽总量规模再上新台阶。推进规模经营与庭院养殖相结合,养殖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畜禽存栏总量达200多万头只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发展到65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5%。其中,猪存栏8.5万头、牛存栏5.7万、羊存栏14.5万只、禽存栏240万只,全市年生产肉蛋奶总量达4.9万吨。扶持养殖大户、家庭牧场等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实施标准化改造和建设现代化畜禽养殖基地,引进首农集团承德三元公司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年出栏种猪1.5万头,商品猪3.5万头。畜禽养殖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来源。

  (四)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引领,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等“四个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五年来,全市共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市级园区3个、县级园区7个,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1个,省级农业精品园区1个,2019年成功争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现代农业园区总规划面积42万亩,已建成区面积达到32.1万亩,核心区规划面积14.8万亩,已建成面积12.9万亩,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直接带动就业人数9.5万人,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2万元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8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