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态投资效益不均衡

  由于森林抚育措施不到位,低质低效林改造无法实施,森林结构调整低于预期,林分质量、生长率提高不明显,制约森林生态效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生态经济体系尚未形成

  近几年,我县虽已开展林下种植,但由于资金、技术、政策、机制等诸多原因还未形成规模,产业效益低,缺乏规模化的大型龙头企业,产业链条不完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经营方式单一,组织形式趋同,新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少;对外合作不充分,品牌影响力较弱,市场化融资工具运用较少,林区生态效益型产业还未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四)改革后续任务依然繁重

  一是机构改革职能移交过程中存在问题。尽管通过机构改革,开创了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统一进行监管的新局面,但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强化;二是国有林场改革存在问题。国有林场改革后的工作任务仍很繁重,各项后续规章制度尚需完善,新的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健全,一定时期内影响林场的管理和发展。

  (五)林草人力资源面临短缺

  林草基层单位一般比较偏远,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工资待遇低,人才引进难,且流失严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老化、专业不对口、业务素质不高,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工作效率低,科研成果推广率低,导致林草创新发展动力不足,各项工作缺乏连续性,严重影响了林草的长远发展。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和国家、省、市林草局的战略部署,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新发展理念、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以推动林草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深化林草改革为动力,以实施重大战略、推进重大工程、深化重大改革、完善重大制度为抓手,不断改革创新林草体制机制,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着力推进绿色生态富民产业发展,全力做好建设绿水青山、保护绿水青山、利用绿水青山三篇文章,为推动甘南县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打造生态强县贡献甘南力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

  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融入“十四五”期间建设全过程,划定并严守生态安全红线,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把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

  (二)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引领

  以实现县委县政府战略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制约甘南县林草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导向,提高生态强县建设的针对性。

  (三)坚持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

  以创新意识深化林草事业改革,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现代技术装备等高新技术手段,推进我县林草事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四)坚持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

  按照全县一盘棋的思路,将生态强县建设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通盘考虑;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细化政策条款,打通“放管服”联接环节,切实推进我县林草事业政策有效供给能力,推动我县林草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规划目标

  力争到2025年底,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生态经济体系逐渐形成。大致规划如下。

  (1)人工造林面积0.5万亩,全县有林地面积增加到47.14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到11%。森林蓄积量增加到322万立方米。

  (2)退化林分修复规划面积1.5万亩,

  (3)村屯绿化规划面积0.2287万亩(2021-2022年),村屯绿化率达19.6%;

  (4)中幼林抚育1万亩;

  (5)退化草原修复8.3193万亩。

  (6)人工种草2.2867万亩。

  (7)林下中草药3万亩,每年0.6万亩。

  (8)湿地保护率达100%。

  (9)规划栽植林果面积4.2万亩(其中蓝靛果2万亩、樟子松嫁接红松0.1万亩,其他林果面积达到2.1万亩)。

  (10)规划向上申请要森林防火仪器设备项目,实现全年无森林火灾的奋斗目标。

  (11)造林基地供种率达到100%,良种使用率达到100%,苗木出圃合格率90%,一级苗出圃率80%,苗木自给率100%,容器育苗率20%。

  (12)向上争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提升项目,确保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8‰以下,监测覆盖率达到87%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森林植物检疫率达到100%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63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