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

  (2021—2025年)

  黑土地作为宝贵的农业战略资源,是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重要物质基础。四平市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和东北亚区域中心地带,是国家和吉林省的产粮大市,粮食单产位居全国首位。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切实维护好国家粮食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提高政治站位,采取务实措施,坚决落实到位,端牢中国人饭碗使命重大,意义重大。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四平指示精神,使黑土地永远造福人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农农发〔2017〕3号)《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农建发〔2021〕3号)《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吉政发〔2022〕8号)《中共吉林省委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吉发〔2021〕10号)《四平市黑土地保护条例》(四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9号)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四平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松辽平原中部腹地和东北亚区域中心地带,全市幅员面积1.03万平方公里,辖梨树、双辽、伊通三个县(市),铁东、铁西两个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集中区,是国家和吉林省的产粮大市和重要商品粮基地。全市黑土地保护利用自然条件优越、科研基础扎实、技术综合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黑土地保护利用“梨树模式”已经在全省及东北适宜区域推广应用,黑土地保护基础良好。

  (一)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四平市位于北纬42°31'至44°09'、东经 123°17'至125°49'之间。东邻辽源市,北接长春市,西部与内蒙古通辽市相连,南靠辽宁省铁岭市,是辽、吉、蒙三省区交界处。

  四平市地处吉东低山丘陵与辽河平原过渡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城区北、东、南丘陵环绕,形成箕型盆地,“簸箕口”朝西。东部地区主要为林地,地势较高,属于低山丘陵地区,主要有哈达岭等;西部为松辽平原的一部分,地势较低,为波状平原地带,草地、盐碱地及沼泽地主要分布于西部;中部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流较多,土地生产力较高。平原、山地、丘陵是四平地貌形态的主体,其次是面积较小的台地、砂滩。

  气候条件。四平市属于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特点是大陆性明显,四季虽然分明,时段却不均匀,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漫长寒冷,降水稀少。年均日照时数一般在2800小时左右。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隆冬季节的1月份,为零下14.8℃。7月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3.6℃。四平多大风,历年一般在30天至60天之间。

  土地资源。四平市土地资源比较丰富,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四平市耕地面积1030.63万亩,其中,水田58.9万亩,占5.71%;水浇地4.18万亩,占0.41%;旱地967.55 万亩,占93.88%。梨树县、双辽市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市耕地的60%。种植园用地3838.74公顷(5.76万亩),林地202225.99公顷(303.33万亩),草地18466.29公顷(27.70万亩),湿地3726.23公顷(5.60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21882.84公顷(182.82万亩),交通运输用地31444.68公顷(47.17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7156.27公顷(55.73万亩)。

  水位条件。四平市区境内无大河,仅有6条小河,属辽河水系,招苏太河流域。各条河流的共同点是流程短、流量小、河道窄、水位浅、旱季近于干涸。市区的地表径流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13毫米。南部半山区约115-140毫米,城区100-110毫米,北部地带90~95毫米。全年径流总量为4540万立方米。6-9月降水较多,径流量随之增大,约占年径流总量的80%左右。

  (二)黑土地现状。

  ——黑土地分布范围广。四平市黑土资源丰富,黑土耕地面积为919.99万亩,所辖的双辽、梨树、伊通均在黑土地区域范围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黑土区土壤类型多样。全域黑土地有白浆土、草甸土、黑钙土、黑土、新积土、水稻土、棕壤、暗棕壤8种类型,受成土母质、气候、地形等因素差异性的影响,各区域地带内的主要土壤类型各不相同。

  ——黑土地土壤性状及地力。全市农业区主要土壤类型为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暗棕壤等,是玉米、大豆的主产区,畜禽养殖业发达,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丰富。目前全市及各县(市)区耕地有机质含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高产田的主要土壤为黑钙土、黑土和草甸土;中产田耕地所占比重较大,土壤以暗棕壤和黑土为主;低产田耕地土壤以暗棕壤为主。

  ——黑土地农业生产。近五年来,全市坚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了678.59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成一批粮食生产核心基地,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技配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末期,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58.2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88.82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粮食安全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黑土地治理与保护成效。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利用,持续从组织保障、基础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大保护力度。

  ——不断优化耕作技术,首创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坚持产学研结合,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共同搭建黑土地保护科研平台,集聚国内先进科研力量,开展黑土地保护技术联合攻关,全面优化黑土地耕作技术,在全国首创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作出了“三个一定要”的重要指示,到2021年全市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493万亩,较2020年增加127万亩。以梨树县为重点,实施黑土地保护技术示范“111”工程,建立了14个300公顷现代农业生产单元,100个100公顷以上的乡级示范基地,1000个10公顷以上的村级展示基地,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示范体系。连续举办七届梨树黑土地论坛,发挥“梨树模式”辐射作用,带动东北四省(区)建立100个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梨树模式”5000万亩,基本实现了适宜地块全覆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60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