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低山丘陵区强化固土保肥。
以黑钙土、黑土、草甸土、暗棕壤为主要土壤类型的低山丘陵区,应以防治侵蚀沟和坡耕地水土流失、修复农田生态、固土保肥为主要目标,在“梨树模式”基础上,加强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侵蚀沟的综合治理,采取工程保护和保护性耕作等措施,配套建设截水、排水、引水等坡面径流拦蓄和疏导设施,加强坡耕地整治和侵蚀沟治理,强化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恢复和改善林草植被,重点推广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和深松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和增施有机肥、土壤酸化处理等农艺技术,加强耕层质量建设,试行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耕地质量提升工程、侵蚀沟治理工程等。
(三)西部平原区强化改良培肥。
以黑钙土、草甸土、新积土、水稻土为主的土壤类型,在黑土地中相对贫瘠,应以防风蚀、培肥地力、抗旱保墒固土为主要目标,因地制宜推广“梨树模式”,采取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和节水灌溉等技术,加强风沙干旱综合治理,强化水、田、林、草、路统一配置,在土壤瘠薄区域采取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调理剂等土壤综合改良措施,在具备灌溉条件区域推广“秸秆深翻还田 滴灌减肥或坐水种保苗”等技术模式,在风蚀严重区域,重点推广“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和“秸秆条带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实施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健康土壤工程、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工程等。
三、构建因主体分类施策保护格局
(一)政府主导、组织小农户开展耕作黑土地保护。
目前,小农户承包经营黑土地比重仍然较高,按照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总体要求与思路,充分调动小农户主动参与黑土地保护积极性,加大政府性组织力度,为小农户提供参与黑土地保护的资金、技术和工程性措施支撑,确保因区因土推广使用的各项技术措施在小农户的耕作中落地。有条件的地方支持建立以托管服务模式为主导的小农户耕地相对集中经营管理的黑土地保护模式,解决小农户自己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问题,确保小农户耕地黑土地保护力度不弱、效果不减、进度不慢。
(二)政府支持推进新主体耕作黑土地保护。
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当前土地规模经营的主体,也是黑土地保护的主体。应坚持推动新主体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参与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具备条件的可以直接承接相关区域的黑土地保护技术与工程项目。应加大对新主体参与和承接黑土地保护工程项目的指导与监督,确保黑土地保护效果。尤其是要发挥全程农机化示范新主体,国家、省、市、县四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省、市、县三级示范家庭农场的带动示范作用,建立起新主体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的新型黑土地保护机制。
(三)政府鼓励农业企业参与黑土地保护。
农业(涉农)企业是黑土地使用的重要主体之一,要引导企业发挥作用,建立一批高标准黑土地保护示范基地。对企业参与黑土地保护,政府应建立有效的政策支持机制,在保证政府投入水平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增加投入,建立企业主导、政府支持、产业拉动的黑土地保护新模式,提高黑土地保护效果和保护水平。
第四章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深入落实“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工程,稳步构建黑土地保护科技平台,强化黑土地保护科技攻关,推动配套农业装备与技术集成创新,为黑土地保护利用健全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
一、构建黑土地保护科技平台
依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在梨树县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尽快建成东北地区黑土地科技创新平台。在更大领域、更宽范围、更深层次开展黑土地保护研究,对重点项目和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争取形成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升级版;培养黑土地保护研究领域高端人才,推动黑土地保护研究尽早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建立产学研共享平台,形成黑土地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尽快把联合攻关的黑土地保护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形成黑土地保护生产力。
二、强化黑土地保护科技攻关
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黑土地现代农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等科研单位力量,深度开展黑土地培肥改良机理、种植制度、耕作方式、生态植保、养分管理等技术联合攻关,形成以“梨树模式”为核心的不同区域的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四平技术体系,尤其是针对作物秸秆全量还田、黑土区漫岗地土壤侵蚀阻控、作物优化配置与地力提升等关键技术进行集中攻关,创新适用于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的装备和产品。在基础研究方面,强化黑土地高强度利用下耕层有机质保持和提升、土壤侵蚀阻控、耕地保育与作物丰产协同等理论问题研究。
三、推动配套农业装备与技术集成创新
装备是技术的载体。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已经形成,技术创新体系日趋成熟,但与之相配套的装备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升。应坚持集成机械、电子、液压、信息等高新技术,提升农机装备的大型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助力黑土地保护利用的高效、精准实施。依托我市农机装备产业优势,建立黑土地保护农机装备研发与制造中心。
鼓励域内较大规模的农机企业与中国农业机械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国内高水平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智能型、复合型黑土地保护利用机具研究开发,着力攻关秸秆处理、免耕播种机具核心部件及灭茬、收集、打捆一体化智能化农业机械,以及精准收获关键装备、农药和肥料精准施用装备机械,打造国家级黑土地保护配套农机装备全链条配套研发生产基地,为国家黑土地保护提供技术与机械装备整体配套方案。在黑土地保护技术与机械创新上,鼓励第六代玉米免耕播种机等新型农机研发、应用,支持康达农机、顺邦农机、隆发农机、龙业农机等农机生产规模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进入黑土地农业机械装备创新行列,逐渐提高域内农机企业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