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融合发展为路径,着力提升城镇品位。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持续提升县城发展质量,更好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编制完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60个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快编制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改完善各专项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用足用活相关政策,精准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科学调整、扩展城镇开发边界,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严厉打击违法用地、乱占耕地建房、违法盗采矿产资源等行为,抓好土地卫片执法整改;强化重点项目和灾后重建用地保障,全年报批用地3500亩以上。二是提升县城功能品质。坚持城市景区化、景城一体化,将特色文化要素融入城市设计,守住历史文化根脉,促进文旅城一体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重点聚焦四个方面抓提升:聚焦市政设施抓提升,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谋划实施43个城市建设提质项目,年内完成投资17亿元以上,建成投用粤海星级酒店、郑济高铁客运枢纽站、水利文化公园等项目;加快实施17个市政道路项目,打通民生路、科技路、淇河路、金城路等4条断头路;全面推进老化燃气管道、老旧破损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持续扩大城镇供水、供气、供热覆盖面积,新增燃气用户2500户、供热入网面积40万平方米。聚焦便民服务抓提升,完成黎阳小区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加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科学布局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卫溪社区城市棚改房二期等项目,启动马村社区、浚州社区棚改房二期搬迁工作,持续改善群众基本居住条件。聚焦精细管理抓提升,深入开展“城市四治”,持续加强“两违”治理,将黎阳路、黄河路打造成市容秩序严管示范街;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政府建设、公共服务智慧化、社会治理数字化等工程,推进5g网络县域全覆盖,提高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聚焦城市创建抓提升,强力推进城市创建,做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等工作,新增城区绿地面积23.5万平方米,争创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生态县。三是推进特色城镇建设。深化县域治理“三起来”,促进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四化”融合,争取综合实力跨入全省县域发展第一方阵,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深化乡镇工作“三结合”,实施小城镇建设提速提质行动,持续抓好“五强”“五优”创建,积极推进屯子石雕产业园、新镇镇韭菜产业发展中心、王庄镇11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着力打造善堂花生小镇等7个特色小城镇,增强服务“三农”、产业聚集、人口集结、连城带村的作用。四是畅通城镇交通路网。加快推进56个普通公路灾后重建项目,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676公里,力争干线公路优良率达到90%以上,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加快实施国道107东移、省道304改建、安罗高速、国道515定浚线提升等工程,确保郑济高铁滑浚站6月份通车运行、内罗线改建项目年底前完工通车;开通2条特色乡村旅游线路,新增班线客车和客货两用公交车80台,确保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通过验收。
(五)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浚县模式”。一是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以30万亩示范方为重点,加快建设79.88万亩高标准农田灾后恢复项目,确保6月底前3万亩ⅱ类农田全部完成,年底前53.1万亩ⅰ类农田、23.8万亩非高标准农田主体完工,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超过灾前水平。加快良种培育推广,壮大优秀农作物和畜禽种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黄淮肉羊新品种扩繁、谊发牧业新品种培育等项目,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20万亩。提高农技服务和农机装备水平,争创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二是做优做强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产品布局结构,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和订单式生产,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蔬菜分别稳定在24万亩、20万亩、10万亩以上,实施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争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深化“三链同构”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抓好畜牧业填槽补栏和饲养管理,确保基本恢复到灾前水平,并引入带有屠宰环节的大型畜牧企业,补齐农业产业化短板。三是加快乡村建设步伐。加快建设4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一体推进乡村设施改造和服务提升,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打造六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加快东榆柳村、单庄村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建设,完成省级美丽乡村重点县建设年度任务。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改造户厕4530户,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6%,创建“美丽小镇”1个、“四美乡村”11个,65%的农户达到“五美庭院”标准,持续提升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实施好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乡村产业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和乡村数字经济产业化等工程。四是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扎实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试点县建设,加强对“空壳社”的清理整顿,发展以生产托管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分别达到110家、75家;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加快培育一批高素质农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唤醒农村“沉睡”资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庄达到80个。五是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开展“双十”行动,成立“1 17”工作专班,健全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精准把握识别标准,将符合条件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应退慎退,彻底消除因灾返贫致贫风险。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强化产业、就业、金融等增收措施,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围绕特色农牧、特色加工、村级光伏等“五大产业”,加大财政专项衔接资金投入,年度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不低于60%,重点实施产业项目200个以上,促进困难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并强化以工代赈,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稳步提升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人数、就业质量、工资性收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恢复提升,确保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恢复到灾前水平,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为全国其他受灾地区解决同类问题探索经验、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