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之年,也是凤城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政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有力防控疫情,有序稳定经济,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活力、美丽、幸福新凤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经济运行在应对挑战中稳定向好,凤城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程上,开启了新篇章。
这一年,我们以提振经济为根本,务实担当、逆势争先,彰显了“干”字精神的鲜明底色。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干中学,在干中积淀,凝心聚力抓经济,千方百计谋发展,全力以赴做贡献,经济社会发展企稳向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正增长,超全省平均水平,稳居丹东市前列。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194.6亿元,同比(下同)增长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亿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61.8亿元,增长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亿元,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14亿元,增长25%;引进内资68.3亿元,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这一年,我们以“三个坚定不移”为遵循,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凝聚了全民抗疫的坚强力量。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丹东市疫情防控安排部署,妥善处置“4.24”和“11.22”两次疫情,用最短时间、最小代价阻滞疫情,人民群众享受到疫情下的自由时光。在“二十条”指导下,全面优化防控策略,在“放”与“管”中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投入2.8亿元,完成具备812个隔离房间的健康驿站、152张病床的方舱医院项目建设;改造市内、青城子镇两处黄码医院,设立定点医院,满足风险人群就医需求;建设5个核酸检测实验室,设置便民采样点,确保群众“愿检尽检”。主动服务疫情防控大局,组织386人的医疗队伍驰援丹东,持续作战57天;接收丹东风险人群3998人,确诊病例71人;接收各界捐款捐物折合1164万元,政民一心,战疫到底,彰显非常时期的凤城担当。
这一年,我们以服务实体为导向,助企纾困、精准帮扶,展现了踏实肯干的精神风貌。全面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共“减免退缓”税收3.1亿元;为766户企业42亿元贷款办理延期还本付息业务;落实普惠企业稳岗返还补贴898万元,稳就业22742人。高标准完成省委营商环境专项巡视整改,拨付资金7900万元,解决政府失信问题132个。建立“政银企”互通机制,为218个企业和项目解决融资需求18亿元;建立“容缺开工制度”,缩减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间3个月以上;疫情期间,实行重点企业保通畅“白名单”制度,建立3500平方米的货车检疫站、2000平方米的货运中转站,实现物流车辆即来即走,保障凤城各类供销链运转顺畅,企业运行不受疫情影响。建立保障早夜市4处,设置摊位1520处,新增就业岗位2032个。我们主动回应市场主体需求,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研究帮扶措施,全力对冲疫情影响,新增市场主体6200家,增长12%,实现逆势上扬。
这一年,我们以幸福宜居为目标,为民利民、尽心尽力,增添了文明和谐的城市魅力。在市委的统一安排下,投入1.8亿元,高标准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完成20个老旧小区改造、铁南社区和北山社区基础设施综合提升工程;新铺设步道砖10.8万平方米,修补路面14万平方米,中星市场升级改造、三号明渠二期、城东供热等一批民生工程按期完成,城市更新呈指数级跨越,“老城”持续换“新颜”。完成南河川桥重建项目;新施划停车位8600个,处理乱停车行为2.54万起;投入1.98亿元,新建国省干线公路165公里、桥梁35座,城市进出更便捷,往来更通达。下功夫整治西街、西箭亭街、东南花园等5处市内“老大难”低洼内涝点,以及“南桥洞”脏乱差现象;拆除违建358处,清除占道经营1526户,新改建公共厕所23座;完成凤鸣广场新建、龙源广场改造项目,城市建设更见工匠精神、更显人文关怀、更添和谐之美。
这一年,我们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主线,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交出了亮点纷呈的发展答卷。
坚持创新引领,三次产业提质升级。认真谋划“三篇大文章”,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升级,三产比例达18.8:33.1:48.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38.1亿元,增长4.8%,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6%。实施“老原新”项目29个,总投资25.1亿元。制造业gdp贡献率高于矿产等传统行业5.7个百分点。开复工神龙智能工厂二期、辽丰禽业肉禽屠宰加工等技改扩能项目25个,建成投产14个,实现增量产值6亿元。完成“小升规”11家,规上企业总数达100家;新备案瞪羚企业7户、雏鹰企业3户,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工业总产值实现186亿元,增长8%。零售业、餐饮业、存贷款余额等三产指标均实现10%以上增长;电商交易总额突破40亿元,增长5.5%。
坚持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耕地保有量达122.98万亩,增长5.1%。特色农业、设施农业面积均实现正增长。新建高标准农田10.2万亩,完成东北黑土地保护工程39.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7.7万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5家。健全个人涉农创业担保机制,发放涉农贷款1.5亿元,增长50%。投入1650万元,实施28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产业项目,消除6个“经济薄弱村”;完成凤山街道老爷庙村等4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改扩建“四好农村路”80.8公里、桥梁49座。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17个省级美丽宜居乡村。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及社会保障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高标准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统筹实施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均按节点完成工作任务。成功承办省智慧矿山现场会,打造绿色矿山9家;总投资2.99亿元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行,绿色经济转型加快推进。高质量完成国家森林安全督查整改;新增造林绿化2000亩;投入1736万元,皆伐除治松材线虫病疫木3132亩,释放林业经济。投入7900万元,完成八道河等3处河道治理工程;实施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大梨树污水处置项目,水质持续改善;爱河、草河两处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1082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凤城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