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提升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80万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13万亩,保持主要农作物良种全覆盖。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融资渠道和经营范围,力争新增各类经营主体45家。加快农业品牌建设,促进小浆果、食用菌等产业技术联盟发展壮大,打造“凤城蓝莓”驰名品牌,编制柞蚕产业发展规划,增强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推动颐辉农业、益农食品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落地投产,主营业务收入超34亿元,增长7%以上。开工建设天赐蓝莓数字农业项目,加快鸻鹬肉禽数字化研发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关联产业转型升级,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新活力。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速工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以商招商、资源招商,健全资源利用企业产业链条,扶持推动国测黄金采选工程、晨昊矿业深加工等一批全产业链项目开工建设,把资源的附加值留在凤城。全力推动润柏智能化生产线、神龙智能工厂二期等项目竣工达产,发挥“增压器联盟”和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促进需求链、供应链协同共享、融通发展,力争集群总产值突破30亿元。培育实施技改项目33个,总投资25.2亿元;确保22个技改项目落地,实现增量产值7.5亿元。推动高校院所生物技术转化中心、捷焓新材料、红牛功能性饮料、绮合饮料食品等项目投产达效,力争实现增量产值20亿元。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培育现代化服务业新业态。聚焦管道运输等规上营利性服务业,加强行业整合和招商引资,补齐短板和空白。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做精特色美食、地域特产,鼓励支持企业发展直播经济,电商交易额增长5%以上。推动国有资本注入、引进优质社会资本,壮大凤凰山集团体量,做好山与水融合发展的文章,高标准建设凤凰山aaaaa级景区,带动实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突破,力争旅游综合收入实现倍增。盘活闲置商业资源,鼓励发展地摊经济、夜经济;统筹“吃、穿、游、购、娱”各行业元素,打好促销活动“组合拳”;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商贸个体5户,力争社零额突破47亿元。
(二)全面深化改革,力争在营造更高水平的开放活力上有所突破。坚持以改革开放破解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集聚开发开放的发展要素,在融入“双循环”中抢占先机。
改革创新,整合要素促进开放。巩固拓展省委营商环境专项巡视巡察整改成果,坚持新官理旧账,筹措资金5000万元,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高线下“一窗综办”、线上“一网通办”水平。推进基层便民服务站建设全覆盖,企业开办时间缩减至1个工作日以内。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市场主体数量增长5%以上。做细金融体系改革,主动对接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新增贷款超20亿元。推动国资集团开发“投、融、建、管”业务,强化优质资源归集注入,利润增长实现翻番。稳步推进国有储备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融资项目,力争年内融资13亿元。依托 “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优势,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扶持企业建立“海外仓”,积极融入丹东互市贸易区建设。着力推动稻香千里土地综合治理等外资项目落地,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取得突破。尽所能压低企业生产要素价格,确保惠企政策落实,推动开放活力持续增强。
项目为王,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定不移落实“项目年”制度性安排。加强招商动态研究,紧盯上级政策、世界500强和央企国企,发挥基础设施、资源产业、人文环境比较优势,大力引进一批链主型、龙头型、科技型项目。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18个,确保落地7个。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61个;严格落实领导包扶、专班推进、项目管家、容缺开工机制;对“公益类”项目和重大项目实施硬核征迁措施,推动凤凰山北入口管理服务区一期、东软凤凰医养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强化争抢意识,围绕“两新一重”等领域,谋划包装重大项目42个,债券项目保二争五,力争落地资金1.25亿元。全市27个市直部门实现争取上级资金全覆盖,21个乡镇(街道)实现5000万元以上新建项目全覆盖,形成重大项目顶天立地、项目建设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
狠抓园区,放大集约发展优势。突出开发区主战场地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发挥好国有控股公司、招商公司作用,落实开发区招商引资政策,招引项目8个,确保落地6个,固投增长15%以上。加快推进开发区e区、二龙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力争新整理土地1000亩,腾换厂房5000平方米,提升开发区承载力。用好服务政策,开工建设研发技术转化中心项目,持续开展“两解一代”,用集约式科技平台和优质服务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力争产值增长30%,税收增长10%。全力推动开发区在省内考核争先进位。
(三)突出融合发展,力争在塑造更高质量的城乡品质上有所突破。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治理支撑高能级承载、高品质生活。
提升镇村发展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各乡镇(街道)差异化、个性化发展。深入推进宅基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农业水价等重点领域改革,支持资源类乡镇与市属国有企业合作,开发5个资源类产业入股经营项目,提升镇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常态化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70%。实施农村“温暖工程”房屋改造150户。新改建和维修改造“四好农村路”91.1公里、桥梁32座。投资1600万元,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项目27个,推动25个“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达5万元以上。实施积极的金融政策,支持个人涉农创业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让城市更向往的美丽乡村。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贯彻国土空间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留、改、拆、建”并举,严控高强度开发,保留城市记忆。深入实施城市更新,铺设人行步道砖6.5万平方米,新改建公共绿地5500平方米。实施道路新改建、大中修9.63公里,启动凤凰东街至高铁东站桥梁、城东路网等建设项目。持续扮街亮景,谋划推进总投资3200万元的二道河滨河景观带建设、翰墨市场异地新建项目,推进实施一批嵌入式城市书屋、文化空间,打造城市“网红打卡地”,展现城市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