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质量概述

  环境质量可反应环境的总体概况,通过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可较全面的揭示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找出存在的重点污染源,为我县环境综合防治和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依据。因此,2021年我站对苍溪县环境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源、声环境质量实施了监测,监测结果如下:

  (1)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共设1个监测点位,即县东城站。该站属于省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采用点式干法系统进行自动连续监测。2021年监测数据表明:空气质量指数为优的天数为182天、为良的天数为159天,轻度污染23天,中度污染0天,重度污染1天,全年有效天数365天,我县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93.4%。

  (2)县水环境质量监测主要涉及地表水环境质量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主要为2个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六个河长制河流断面。其中2个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每月监测1次;河长制河流监测断面4月、8月、12月各监测1次。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嘉陵江、东河等地表水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河长制河流断面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全县共设3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点位,其中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点位2个(含备用水源),实行季报监测;乡镇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点位36个,实行半年报监测。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全面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无超标取水量。

  (3)城市噪声环境质量主要有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环境噪声以及功能区噪声,我县城区噪声功能监测点位共有4个,并施行季报监测;交通干道噪声监测点有6个,实行年报监测;采用网格布点法对区域环境噪声进行监测,共布设监测点位96个,实行年报监测。通过城市噪声环境质量监测,我县城市噪声基本得到控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相对稳定,但仍存在噪声扰民现象。

  1 自然环境状况

  1.1地理位置

  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深丘,东与巴中、南江接壤,西与剑阁相邻,北与元坝、旺苍县交界,南与阆中相连,有“川北锁钥”之称,国道212线贯穿南北,紧接宝成、南达铁道。苍溪县地处东经105度43分—106度28分、北纬31度37分—31度10分之间,县内海拔以九龙山主峰为最高,为1377米,嘉陵江出境处涧溪口海拔最低,为352米。

  1.2 地形地貌

  苍溪县整个地貌由低山和深丘及河谷平坝构成。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有低中山、低山、山塬、丘陵、平坝六种地貌类型。

  低中山区:黄猫、漓江、三川、五龙一线以北,受九龙山、龙亭山、龙干山背斜构造影响,形成山峦重叠,深谷交错,相对高度200米以上,海拔高度1000-1377.5米。低中山区面积58.2平方公里。

  低山区:回水、石门、歧坪一线以北至黄猫、漓江、三川、五龙线以南区域,多呈平台、长梁状,低山似树枝或羽毛状展布,形成向西南倾斜的单面山。此区相对高度多在200米以上,海拔559-1000米之间,山脉起伏,坡较陡而沟较深。低山区面积1702.7平方公里。

  山塬区:山塬主要分布低山、低中山山脊和相邻山脉结合部,地势倾斜,坡度一般在10度以下,海拔多在700-1000米之间,土层较厚。山塬面积354.4平方公里。

  深丘区:回水、石门、歧坪一线以南及西南部广大区域,相对高度100-200米,海拔高度小于527米,多为水平岩地层组成,砂岩盖顶,丘体呈阶梯状,丘顶大多平坦,丘坡一般在15-25度,部分大于25度。深丘区面积59平方公里。

  台地区:台区多分布于嘉陵江、东河沿岸,多为高阶台地、洪积台地,台坎高度在20-200米。高阶台地台面坡度较平缓,一般小于7度。洪积台地台面坡度较倾斜,台面后缘坡度稍陡,最大10度左右。台地区面积57平方公里。

  平坝区:平坝区分布在县境内南部嘉陵江、东河沿岸一、二级阶地和丘陵之间,由第四系全新统的冲积、洪积作用形成。平坝区面积99平方公里。

  1.3 气候气象

  苍溪县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足,四季分明,但垂直差异大,时间分布不均,灾害性天气频繁,其主要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雨,干燥多潮;春季温暖,风高物燥多干旱;夏季炎热,雨水集中;时有冬干连春旱,夏旱连伏旱,伏旱出现几率大;秋季潮湿多雨,常有秋绵及洪涝。平均年总日照数为1490.9小时,最多1822.3小时,最少1154.2小时。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每平方厘米87.7千卡;平均气温16.7℃,月平均相对湿度在67-78%之间,无霜期多年平均288天。

  1.4 河流水系

  苍溪县水资源丰富,江河纵横,切割强烈。全县有嘉陵江和东河两大主要河流及12条支流和180多条溪沟,共长648公里。绝大部分河流属嘉陵江干流及其支流东河水系,仅县境东部毛溪河等属嘉陵江另一支流渠江水系。县境内,嘉陵江干流流域面积619平方公里,长约103公里。东河水系流域面积954.4平方公里,县内长189.5公里。

  1.5 生态环境

  由于我县特殊的地貌和立体气候,形成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县内森林植被种类繁多,已发现乔木46科,122种;灌木39科,78种;藤本7科,9种;草本植物23科47种。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现存兽纲动物有13科21种,属国家保护的有猕猴、水獭、大灵猫、穿山甲、林麝、豹等六种,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低中山林区;鸟纲21科48种,属国家级保护的有红腹锦鸡、鸳鸯、苍鹰、隼等10种;爬行纲2科43种;两栖纲3科40种,有国家二级保护的大鲵,集中分布在插江支流及所属的雍河小溪沟内;昆虫纲有50科3000多种;水生维管束植物共有31种,挺水植物17种,沉水植物12种。浮游植物共有63属。浮游动物共有88种,底栖动物共40属,水生昆虫11个属;软体动物20种,环节动物3属,甲壳动物6种。鱼类共151种,近几年发展的名优特水产品如江团、岩鲤、大口鲶、黄腊丁、黄鳝、中华鳖等均有分布。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有:中华鲟、达氏鲟、胭脂鱼;四川省重点保护的水生动物有:嘉陵江裸裂尻鱼、岩原鲤、青石爬鲦等。县委县政府对生态县建设一直狠抓不懈,成效显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农村小康环保行动示范县,有田菜白鹭自然保护区、九龙山自然保护区、三溪口自然保护区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qtgb/xn/372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