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十四五”时期水安全保障的目标和任务,依据已经批准和正在编制的相关规划、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情况,综合考虑投资需求与实际可能,沙河市“十四五”时期水安全保障项目总投资约3.204亿元,共10项。其中,供水安全保障工程投资1.87亿元、3项;防洪安全保障工程1项;水生态安全保障工程投资1.319亿元、5项;水利信息化建设工程投资0.015亿元、1项。
十、保障措施
“十四五”时期,水利建设任务重、投资强度大、管理要求高、改革难度大,为推动规划顺利实施,要认真组织实施、逐级落实,采取有力措施,保障规划目标任务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加强水利工作及水安全的组织领导,把加快水建设、破解水制约、保障水安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和优先发展领域,建立健全解决水安全问题常态化调度机制和议事决策机制。
要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机制,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保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按照上级下达的目标和任务,按工作进度安排严格完成。
加大规划执法监管力度,维护规划的权威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加大政策支持,创新融资渠道
水利工程是公益性很强的基础设施,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水资源管理作为资源管理的重点领域,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投入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努力争取中央加大投资倾斜力度。要严格落实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各项政策,强化各项规费征收,整合资金,加大投入。严格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政策和计提口径、比例,推动完善政府性水利资金政策。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采取多种形式,拓宽投资渠道,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加快推进工程建设。
(三)健全考核体系,实施严格奖惩
明确节水、开源、生态修复、结构调整、改革创新重点环节的责任目标,建立水利改革发展绩效评价体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责任制考核办法,对年度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考核目标体系,把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对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对目标任务未完成的追究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四)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公众参与
广泛开展水利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进行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公众参与的公益活动,不断强化全社会水危机意识。创新水利建设各个环节的公众参与方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政府决策机制。鼓励引导媒体、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危害水安全的行为进行监督,形成保障水利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完善相关规划,加强建设管理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继续修编完善水资源保护、防洪、供水等各项水利专项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政府与部门的组织与协调,更要广泛征求和吸纳社会各方意见。
继续加强水利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各阶段的勘测和设计工作,多渠道筹措前期工作经费,积极做好项目储备。项目建设中,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查,严格项目的验收管理以及审计监督、稽察。加强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专款专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投资效益。
(六)健全水法规体系,加强依法行政
建立健全水资源统一管理、水环境保护以及水利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各项水行政管理制度,把各项工作纳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提高社会公众对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监督机制,规范水事行为。努力提高水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
(七)推进科技创新,注重培养人才
建立水利科技创新体系,落实水利科技投入,加强水利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推广,重点抓好防洪、节水、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领域水利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广,完善水利质量技术监督体系和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大力实施和推进水利人才战略,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以人才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基层水利人才教育培养为基础,建立一支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