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5 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 优生优育和计划生育:继续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和避孕

  服务项目。健全人口监测体系。实施“暖心行动”“暖心家园”项目。

  ♢ 婴幼儿照护服务: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制度和标准

  规范,建立健全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婴幼

  儿照护服务体系。建成一批管理规范、模式可复制的示范单位,

  建立指导中心,加强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支持开展公共场所母婴

  室标准化建设。

  ♢ 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实施冀州区妇幼保健病房和产房楼、深

  州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枣强县妇幼保健院迁建等项目。

  ♢ 妇幼健康服务:继续推进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唐氏综合征产前

  筛查、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孕前孕期和耳聋基因筛查项目。实施

  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

  ♢ 老年健康服务:稳步推进安宁疗护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县级建设

  安宁疗护病区,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安

  宁疗护病床。支持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建设老年医学科。

  ♢ 残疾人健康维护:开展0—6岁儿童残疾筛查、康复救助。推进残

  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实施加强脑

  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

  (六)加强残疾人健康管理

  强化残疾人服务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医疗机构无障碍设施,提高残疾人就医便利性。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康复科室建设,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提高康复医疗、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服务质量。全面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力推进0-6岁儿童残疾筛查、康复救助,健全筛查、诊断、康复、救助衔接的工作机制,实现残疾儿童康复“应救尽救”。加强残疾人心理健康工作,做好残疾人健康状况评估。继续开展防盲治盲工作,推动实施全面眼健康行动。继续做好防聋治聋工作,提升耳与听力健康水平。

  八、建设健康生活生产环境

  (一)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1.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以重点场所、薄弱环节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补齐公共卫生环境短板。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施农村厕所改造工程,建立农村厕所粪污长效管护机制。深入推进旅游厕所提档升级,大力开展农贸市场、医疗卫生机构、客运站等重点公共场所厕所环境整治。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立生活污水治理、运维管护机制,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农村垃圾处理工程,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打造垃圾分类示范村、示范乡、示范县。到2025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完善水源保护、自来水生产、安全供水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城市二次供水规范化管理。消除病媒生物滋生环境,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强化病媒消杀队伍建设,提升病媒生物防制能力。

  2.开展健康知识科普,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健康科普进村镇、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树立良好的饮食风尚,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强化落实个人公共卫生责任。加大健康生活方式科普力度,引导群众主动学习掌握健康技能,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开展生态道德宣传教育,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等行动。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的社会心理健康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组织、专业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

  3.加强社会健康管理,协同推进健康衡水建设。力争2023年将我市建成国家卫生城市,逐步建成健康城市建设样板;支持枣强县、安平县、景县、阜城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武邑县、深州市、武强县、饶阳县、故城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城市)。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全力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鼓励各县(市、区)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点等,以整洁宜居的环境、便民优质的服务、和谐文明的文化为主要内容,培育一批健康细胞建设特色样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4.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加快爱国卫生与基层治理工作融合,推动形成自上而下行政动员与自下而上主动参与结合、平战结合的群众动员机制。推动爱国卫生运动融入群众日常生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积极参与。

  (二)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

  聚焦污染防治重点领域,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强化联防联控和协同治理,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解决突出环境问题,防范环境风险,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巩固拓展蓝天保卫战成果,深入实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超低排放和深度治理,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稳步改善空气质量。到2025年,pm2.5浓度降低、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完成省定任务。推进重点河流环境治理攻坚,强化流域分区管理,完善河(湖)长制,开展污染源头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河道垃圾清理、河流岸线管制等行动,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分类推进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实现建制镇及乡政府所在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向农村延伸,全面加强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到2025年,全市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100%。加强噪声污染防控。逐步推进建立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加强与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饮用水、大气、土壤等环境健康影响监测与评价。加强新污染物健康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强化公共场所及室内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加强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体系与设施建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30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