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科技兴水人才强水建设。一是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引进先进治水兴水理念和技术,加强水利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升水利科技水平。二是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水利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抓好基层水利职工教育培训,提高基层水利实用技能与服务管理能力。三是提高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加强水利依法行政,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规范水利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建设;提升水利执法监管能力,加大对河湖、水资源、水工程的执法力度;推进水利执法信息化建设,完善网上执法办案及信息查询;建立健全与公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协调督办机制,提升执法力度;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和培训,全面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第五章 重点工作

  一、狠抓民生水利,保障服务为民

  加快建设推进全县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加强中小河流治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更新老旧供水管道,积极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项目储备工作,不断提高全县水利建建设总体水平。

  二、加快健全监管法制体制机制

  加速构建全县水利监督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水利监管体系,水库、河湖、防汛减灾、水土保持、地下水压采等重点领域监管全面铺开,预计到2025年完成形成健全的监管法制体系。

  三、加强塑造节水指标管理

  加快制定重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严格把控取用水总量,落实各项节水措施。健全节水技求标准体系。

  四、深入开展节水工作

  一是大力推广工业节水工艺和技术,依法依规淘汰落后用水工艺和技术,加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强化重点用水单位监督巡查,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鼓励产业园区统一供水、废水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二是加快城乡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全而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引导居民淘汰现有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生活用水器具,提高城县节水器具普及率。基本实现城县供水户外水表改造全覆盖。推进服务业节水改造,深入开展节水型单位建设活动,推进机关、学校、医院、宾馆、家庭节水。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媒体,加强国情水情教育,开展节水公益性活动,大力宣传节水和洁水观念,树立节约用水就是保护生态、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家园的意识,强化公民节水义务和责任,普及节水知识和技能。鼓励和引导公众增强节约水、爱护水的意识,营造全社会亲水、惜水、节水的良好氛围,使节水护水意识深入人心,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节水护水的队伍里来,为创建幸福河流,为绿水青山的节水型城县打下坚实的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

  五、加强城县应急和备用水源建设

  提高城县供水水源安全保障能力。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以防止突发性污染、爆管、失电等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供排水公共突发事件快速发现和多部门联动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城县应急和备用水源水质安全。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水利工作责任,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水利改革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逐级落实推动的工作格局。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具体抓好水利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落实好《规划》各项任务。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加快水建设、破解水制约、保障水安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的重大举措,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和优先发展领域,建立健全解决水安全问题常态化调度机制和议事决策机制。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将规划目标指标和建设任务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体系和考核体系,保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加大规划执法监管力度,维护规划的权威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落实目标责任

  根据“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总体部署和要求,把《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进一步细化落实,明确分工,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强化政策支撑,增强要素保障。健全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加强对《规划》确定水利改革发展主要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监督,适时开展《规划纲要》执行情况总结评估,分析实施效果,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抓好水安全保障各项任务的实施,认真梳理细化规划目标、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强化工作措施,有力有序推进落实。建立有效工作机制,落实相关支持政策,积极推进规划实施中涉及的行政审批、项目用地、规划选址、考核奖惩等方面保障措施,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形成合力。

  三、保障建设资金

  坚持政府主导,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努力争取中央加大投资力度,研究制定各项规划任务的资金筹措方案,及时落实建设资金。努力扩宽资金渠道,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和金融支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社会资本以参股控股、委托运营等多种形式参与水利建设,确保规划任务落地落实。

  四、凝聚社会力量

  加大水情宣传教育力度,持久开展水利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和亲水、护水意识,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发展热情,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水利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全社会水危机意识、洪水风险防范意识、节约用水和保护生态意识。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和能力建设,构建完善的基层水利专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规划实施和水利建设管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30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