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22年3月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北京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探索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昌平区是首都西北部重要生态屏障,编制好昌平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于统筹谋划“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上风上水、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生态城市美丽昌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切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确保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十四五”时期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和各环节。按照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科学合理设定各项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目标引领,围绕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等方面,统筹谋划昌平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为美丽昌平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本规划主要依据《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昌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文件编制。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

  第一章 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一、“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

  “十三五”时期,昌平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北京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和《昌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要求,牢牢把握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推动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取得了重大进展,大幅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推动了绿色可持续发展,增强了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圆满完成了“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体制机制建设

  强化生态环境领域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成立由区委书记为主任的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爱国卫生运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及常态化疫情防控等相关工作紧密结合、统筹推进。

  深化生态环境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制定落实《昌平区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面建立区、镇(街道)、村三级河长体系;深化排污许可制改革,实现固定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创新实施昌平区镇(街道)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打通水环境治理最后一公里,有效压实镇(街道)水污染防治责任;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对阳坊等3个镇主要领导开展审计;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开展典型案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压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严格考核问责。构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印发实施《北京市昌平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规定》,推动形成环境保护工作合力;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和工作体系,建立区级落实、镇(街道)具体监督、社区(村)巡查的工作机制,压实镇(街道)和部门环境保护责任;区委、区政府督促各级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确保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将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权重由2017年的8.3%提高到2020年的17.3%。

  (二)聚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幅改善环境质量

  综合施策,深入推进了蓝天保卫战。深化“一微克”行动,聚焦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扬尘治理等重点领域,完成3858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215个村煤改清洁能源工作;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8.2万辆,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划定低排区;制定实施扬尘管控工作意见,强化扬尘管控。2020年全区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比2015年分别下降了53.3%、75.2%、46.1%、43.2%。pm2.5年均浓度在全市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持续增加,由2015年的58%提升至2020年的79.2%;重污染天数显著减少,由2015年的37天降低至2020年的6天;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分别减排94%、43%、34%,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精准发力,全面推进了碧水保卫战。聚焦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深化河长制管理,新增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能力16.2万立方米/日,新增污泥处理能力300吨/日,累计铺设污水管网425公里,再生水利用量提升至0.68亿立方米,解决246个村的污水处理问题,全区污水处理率达95%;初步完成1918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区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稳定达标,平原区地下水位上升2.6米;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保持稳定,5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排放总量分别减排10920吨、1027吨,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了净土保卫战。完成市控点和镇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农药使用量比2015年减少15%,利用率提高到45%,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建立关停企业动态筛查机制,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完成首钢一线材地块调查、治理与修复工作。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积极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全区土壤环境总体良好,风险可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90%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1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