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宁河区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宁河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依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天津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天津市设施农业“十四五” 发展规划》和《天津市宁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上位规划,编制《宁河区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宁河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任务和政策取向,是宁河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景。

  第一章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宁河区辖区面积1296平方千米,2020年末实有耕地面积64.21万亩。下辖13镇,2个街道办事处,270个行政村,规划保留村248个,户籍人口41.0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8万人。宁河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区核心位置,是环渤海经济圈和首都经济圈的重要节点,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具有年代久远的农耕文化历史,良好的种养殖业发展传统优势,是天津市传统农业大区,民风朴实,生活安逸。“十三五”期间,宁河区委、区政府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统筹“三生”布局,营造“大水大绿大美”生态环境,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建设中取得重大进展,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发展基础

  (一)合理调整结构布局,促进现代农业规模发展。在“东菜、西粮、南水、北牧”的整体格局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布局规模更加趋于合理。全市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认定,生猪养殖规模、水稻种植面积、高端种业水平领先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力度加大,现已形成“一河两岸”沿河景观、齐心园区旅游、芦台春地方文化博物馆等“多点开花”的农文旅局面。建设区级文化项目,创建2个aaa级景区、2个市级特色文化旅游村。推进全域旅游,初步打造了东线和西线两条精品旅游线路,助推旅游产业壮大发展。

  (二)积极壮大农业育种,形成优质种源集聚效应。在“种稻、种猪、种鱼、种蟹、种苗”种源基地的基础上,培育市、区级重点种业企业9家,其中:种植业3家,分别为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市水稻原种场、市玉米良种场)、百利种苗和金世神农;畜牧业2家,分别为原种猪场、惠康种猪;水产4家,分别为换新水产、天祥水产、和谐荣达和众民水产。制售范围主要包括水稻、玉米、棉花、蔬菜种苗、种猪等、淡水鱼和观赏鱼等。

  (三)产业化新格局显现,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全区拥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家,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20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8家,登记注册家庭农场6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78家,其中宁河原种猪场、今世神农、丰盈米业、天祥水产、和谐荣达、兴宁实业等已经成为生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重点龙头企业,相继推出了天河牌种猪、津沽小站稻、七里海香蟹、天祥水产等多个市级以上农产品名牌。高效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农业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及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的比例均超过60%。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完善,现代农业新格局已具雏形。

  (四)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成果丰硕。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升改造305个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建成综治中心、网格中心、三级矛调中心和“信访超市”,扫黑除恶战果显著,有力守护群众安居乐业。基本补齐农村路、桥、水、电、气、热、通讯等短板。通过实施农村污水工程建设,实现全区镇村“四水收集”;完成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推进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造危房4021户,建成电网860公里、“四好农村路”504公里,公交客车实现“村村通”,饮水提质增效工程惠及27万人。252个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完成“厕所革命”任务,建成京津冀规模最大的农村负压厕所系统,“美丽村庄”实现全覆盖,建成人居环境示范村53个,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体系形成,能源全部实现“清洁化”。建成2个帮扶村产业基地,86个贫困村全部达到“三美四全五均等”指标体系,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四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取得成效的同时,由于农业产业发展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宁河区农业农村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农业大而不强、农村美而不聚、农民安而不富”。

  一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规模效应不明显。宁河作为农业大区,还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之中,大农业产值占比过低,规模小、效益低、技术落后等问题普遍存在,农业三产融合度低。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存在缺项。道路、交通、水电气管网、卫生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现代化改造;医疗、养老、教育等配套服务需要完善。

  三是农村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村庄空心化、老龄化现象逐步加大,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平安乡村建设还存在短板,乡村治理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二、发展环境

  (一)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策更加动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中美为首的大国间对峙是未来国际政治经济冲突的核心,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增长全面放缓。5g、卫星遥感、物联网、智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融合应用加快。美、英、德、法、日等国都把智慧农业、数字经济作为战略方向和优先支持的重点,相继出台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农业技术战略”“农业发展4.0框架”等战略,加速改变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方式,引领未来乡村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6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