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优化居住空间布局。科学、合理的人居社区建设,将为产-城-人中的“人”,提供安定、优美的居住保障,使得人更好地从事生产、生活。同时也能够形成“筑巢引凤”效果,吸引高素质人才,再以人才吸引企业与生产要素聚集,进一步促进“以人聚产”。统筹城区和各片区的居住和就业,促进职住均衡,布局形成北戴河主城区居住聚集区、海宁路产业居住聚集区、联峰山西旅居居住聚集区、牛头崖乡镇居住聚集区四大居住空间。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对城镇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稳定增加商品住房供应,满足市场多样化住房需求。完善租赁补贴制度,推进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

  第七章 生态环境营建

  一、划定生态环境指标

  严格遵循河北省、秦皇岛市和北戴河区的国土空间规划、全域旅游规划等规划政策标准,结合北戴河产城融合规划需求,从以下几大方面制定北戴河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到2025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地表水质量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从而打造高品质环境,形成高品质生活的目标。

  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政策标准,落实北戴河“生态先行、旅游立区”发展战略,对接北戴河滨海城市建设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严守北戴河产城融合的生态红线,划定一山(联峰山)、一海(海岸线)、三河(新河、戴河、洋河)、三区(滨海风情区、山水湿地景观区、乡村田园景观区)的生态格局,逐步形成滨海、山水、田园、乡村交织交融生态环境格局,打造示范区生态宜居的产城融合新空间。

  三、促进产业绿色发展

  通过宜居宜业宜游三大措施,促使北戴河产业绿色发展,从而提供人民幸福指数。宜业,一是通过严格把控项目准入门槛,强化源头预防,提高产业准入门槛,破除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限制。严把环境准入关口,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环境污染项、环保不达标不落地。二是推进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加强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商业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施监管减排。借助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全面推进节水型园区、水资源循环利用园区建设。三是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进企业间、产业间耦合,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资源节约循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宜游,一是通过提高污水垃圾处理运营水平,加强北戴河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二是建设环境管理信息平台,综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gis、环境场景模拟等技术手段,构建多功能环境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北戴河的环保信息发布管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监控等。三是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提高机动车环境准入门槛。加强建筑扬尘及无组织源排放治理,推进绿色施工。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宜居,一是构建景观系统与生态廊道,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构建一山(联峰山)一海(渤海)两河(戴河、新河)三园(湿地公园、动物园、乡村田园)的景观系统与生态廊道。二是大力推行可持续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实施led绿能示范园区项目,推广应用路灯、景观灯等户外照明及公共场所室内照明led灯具。三是积极倡导绿色化生活方式,实施全民绿色教育行动,创建绿色企业、绿色社区和绿色园区等。提高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出行比重,争取公众绿色出行比例达到90%以上。从而形成绿色发展环境,推动北戴河产城融合示范区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第八章 体制机制保障

  一、财税保障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千方百计保障招商工作经费,同时建立支持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大力保障重点民生实事,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优先项”,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持续加大民生项目投入,特别是教育、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用好用活“减税降费”系列政策,实施对重点企业相关领域投入进行税前抵扣,对部分企业进行税收减免,减少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土地政策

  合理开发,综合治理。按照人口、产业、生态等不同功能区的需求,优化用地结构,保障土地资源有效供给。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争取更多用地指标,逐步扩大土地自主审批权。统筹城乡,集约优化产业用地。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实现城乡规划和产业规划一体化。

  三、放管服改革

  促进产业发展,降低注册门槛。深入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证照分离”改革。鼓励新兴产业,审慎监管制度。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采取既具弹性又合规范的管理措施;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许可的条件下,坚持非禁即入。改革行政审批,提倡便捷服务。全力打造“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审批平台;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照、证明一律取消。

  四、金融服务

  鼓励和引导区内金融机构拓展金融服务,增设面向旅游、康养、总部经济、数字高新、文化创意等产业的专营服务机构,推广定制化金融服务。对符合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企业和项目,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

  五、科技创新保障

  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导向机制。将更多研发机构建在企业,更多科技人才引入企业,更多创新资本投向企业,更多科技服务覆盖企业,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到企业,不断夯实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构建研发组织体系。鼓励北戴河区高校与其他院校和机构组建科研团队,形成科技创新基地,系统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技术研发的创新水平。建设服务创新创业的孵化体系。加快众创空间建设,以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小微企业、高校、行业协会等的主体作用,推进孵化楼宇、创意社区、科技河谷等创新创业集聚区发展。建设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建立新型科研组织管理模式,按研究任务需要组建科研团队,实行科研项目负责人制度,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度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8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