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强化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制度体系建设,通过废改立、检测评估等,进一步规范制度,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制度意识。不断提升制度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强化制度的日常管理,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不断促进机关工作效能的提升。
6.抓好政务管理。建立融合化督办机制,注重提升工作效能,加强目标考评和创新管理,建设智慧型应急管理平台,加强保密能力建设,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完善气象现代化管理机制和指标体系建设。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气象防灾减灾监测站网
1.完善区域气象站网
观测资料是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的重要基础气象信息,是开展气象短临预报服务和预报质量检验的重要依据。目前,绥滨县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要素少,通信能力不足,网格密度不大。为了提高观测数据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满足数值模式的发展以及精细化预报检验的需求,亟需对现有3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观测场地建设、仪器规划布局,规范站点安装结构等,同时为了适应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要求,提高观测站点的通信能力,通信模块由现由2g网络升级为4g/5g网络,切实提高站点运行稳定性。利用北斗通讯系统建立气象监测站。新建网络化加密自动气象站,增加网格密度。
2.完善车载雷达系统
对国家投入的小型天气雷达移动化改造,为气象应急保障、强对流引发的雷雨大风冰雹天气监测提供尊龙凯时注册的技术支持。
(二)立体生态气象观测
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服务的针对性,补充无人机等新型遥感手段,形成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络体系。增强生态环境综合监测评估能力,强化针对局地农业、森林、旅游生态条件与生态环境要素的监测能力。
1. 陆面生态环境观测站网
陆面生态环境观测站网建设以气象灾害监测系统为主体,兼顾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与气候系统相互作用的专项研究服务长期定位观测系统。包括推进植被实景遥测、积雪和雪灾实时监测、干旱实时监测、6要素自动站和相关备件的建设工作。
(1)湿地生态观测系统:在两江湿地推进建设生态观测站,通过对湿地小气候、湿地碳水循环、养分循环、湿地水文水质等方面要素的监测研究,为湿地生态保护提供气象保障服务,促进气象部门在保障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作用。
(2)植被实景遥测系统:推进建设农业气象站1个,增设1套实景监测设备实现对生育期、产量、高度、密度等长势相关参量的高时间频次的动态观测,通过对农田小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蒸发量等)、大气环境(农田中的甲烷、二氧化碳浓度观测)、土壤和生物状况等观测,实现大田农业及特色作物物候期与长势等综合数据的积累,逐步建立气象指标体系,保障粮食安全。
(3)推进积雪和雪灾实时监测:在区域站内补充增加2个雪深自动监测仪,在区域站内建设1个称重式降水传感器,为冬季多发的暴雪灾害提供服务保障和相关的科学研究。
(4)推进农业土壤条件监测:在增设2个土壤条件自动监测点,对土壤水分、土壤温湿度、冻土含水率进行观测,形成土壤自动监测的网络体系,强化为农服务的准确性和精细化水平。
2.推进空基遥感和大气低层探空监测建设
购置无人机,建设5公里级别低空无人机监测服务系统,弥补卫星因天气和时间无法获取目标区遥感信息的空缺,提供森林火灾、矿难、气象灾害、洪水、重大活动保障服务、农业调查等影像资料,补充省级地面遥感工作范围小、视野窄等问题,视条件开展大气低层气象要素等观测。
(三)环境和旅游气象监测
建设绥滨县环境气象监测站,提升我省东部城市群环境气象监测手段,为绥滨县空气污染控制和空气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推进环境气象监测站建设
在月牙湖建设风景区负氧离子、紫外线、物候、农林病虫害观测站。实现负(氧)离子浓度自动监测和实时发布,有效推动绥滨县的绿色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2.争取气溶胶可视型激光雷达建设项目
推进建设1部气溶胶可视型激光雷达。实现大气气溶胶分布、组成结构和时空演变的连续监测,形成环境气象特别是霾、沙尘天气等的监测与预测能力。
(四)推进生态要素野外调查能力
购便携植物表面特征测定、土壤营养特征测定仪等观测仪器,实现对积雪、水文、土壤水分等要素及其生态耦合过程的野外机动调查。
(五)气象为农服务系统建设工程
1.综合配套设施建设
加强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和现代农业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提升高标准农田科技支撑能力。推进建设2套高标准农田监测站点,与已建的常规自动气象站和乡镇雨量站形成农区气象灾害监测网。开展关键农事季节气象数据的观测,以实现对粮食主产地云和降水系统的精度捕捉,提供针对性强的农业气象预报和特色农产品所需的“直通式”气象服务产品。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统一运维。
2.推进土壤水分综合观测网建设
干旱监测主要是在北山乡、忠仁镇等旱田主产区布设3台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连续自动地探测5cm、10cm、20cm、30cm、40cm、50cm等6个层次深度的土壤水分,通过5g通信方式完成收集全部观测资料和信息上传的任务,从而为农业气象预报、旱情分析、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