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

  1.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整合和应用终端建设,逐步构建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平安稳定的智慧社区。推进光纤入户,加快5g网络建设,提升社区和家庭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推动社区服务智能化,扩大智能感知技术应用,完善社区自助服务设施布局。推广智能快件箱、普及无人售卖机、无人图书借阅机等自助终端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生活服务。推动社区养老、社区家政、社区医疗、社区消防、社区安防等安保服务和社区物业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强化社区治安技防能力。加强社区信息提示屏、公共应急广播、环境监测等系统设施建设,实现公共信息及时发布。

  2.加快市域协同治理民生服务平台建设。实施“互联网 基层治理”行动,优化整合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信息系统,构建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全域网格数据资源建设,广泛采集社区社会组织、网格员队伍、志愿者队伍、社区服务企业和单位等信息资源,促进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有机融合和信息集成,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加强社区数据资源关联分析、智辅决策,为社区各类服务开展提供精准匹配,提高基层治理智能监管和智能服务的效率质量。

  3.加强社区服务信息化应用。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推动各类政务服务向街道、城乡社区延伸,完善社区政务自助便民服务网络布局,推动“互联网 政务服务”向城乡社区延伸覆盖。提升政策宣传、民情沟通、便民服务效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大力发展城乡社区电子商务,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探索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社区服务有机结合的新途径。支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建设数字社区、未来社区,高效匹配社区全生活链供需。大力发展城乡社区电子商务,探索建立无人物流配送体系。充分考虑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习惯和需求,推行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保留必要的线下服务渠道。深化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信息系统在我区的推广应用,拓展社区服务功能。

  专栏4“互联网 基层治理”专项行动

  综合利用全区街道、村(社区)地理信息、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民生保障等数据资源,构建基层治理数据库,推动基层治理数据资源共享,根据需要向基层开放使用。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向街道延伸,实现政务通用自助服务一体机城乡社区全覆盖。

  第六节 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1.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规范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积极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民委员会主任、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全面落实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资格联审机制,建立健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加快建立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成员为主体,以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为重点,以政府派驻人员、其他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通过选派、聘用、招考等方式,选拔优秀人才充实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综合考虑服务居民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社区工作者配备员额标准。

  2.提升社区工作者服务能力。要以坚持因需施教、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岗位技能、讲求实效和分类实施为原则,按照“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要求,针对职业年限、受教育层次、业务技能等差异情况,由各街道按需组织开展知识普及和专业培训,将应急救护、老年人护理、社区需求调查、社区活动策划、社会组织培育、人际关系协调、突发事件应对等实用技能纳入社区工作者轮训培训课程。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和社会工作学历教育,力争到2025年,城市社区工作者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水平证书的比例达到30%以上。健全城乡社区工作者培训、培养机制,依托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社会工作培训基地等平台形成系统性职业教育体系,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互补融合的机制。

  3.完善社区工作者保障激励机制。全面落实我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齐民发〔2021〕43号),全区社区工作者人均补贴标准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2.5倍左右设定,进行从人员范围、员额标准、考核管理、薪酬待遇、保障机制等方面规范管理,进一步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专职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在提升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总体标准的基础上,设置等级序列岗位补贴、奖励年限补贴等,适当拉大级差,体现按岗取酬原则,提高绩效工资占比,增强激励效果。明确和兑现职业津贴,鼓励和引导社区工作者队伍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明确参加社会保险制度,保障社区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4.拓展社区工作人员来源渠道。推动建立新录用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到城乡社区锻炼制度,助力加强村务管理、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鼓励社区民警、群团组织负责人、企事业单位在职或退休党员干部、社会知名人士等通过民主选举程序兼任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鼓励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业主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城乡社区帮助工作或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社会优秀人才到城乡社区担任专职工作人员。落实“助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统筹用好全区街道事业单位编制资源,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实现每个村(社区)有1-2名大学生。

  5.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人才建设。鼓励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加快培育发展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社区志愿者并鼓励参与社区服务。培育发展保洁、保绿、公共设施维护、便民服务、妇幼保健、养老托幼助残、快递收发等便民服务类人才。加强社区服务人才培训管理,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城乡社区居民差异化需求。通过强化业务培训、引导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等措施,着力培养一批热心社区事务、熟悉社会组织运作、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水平。将社会工作知识纳入社区工作人员核心能力培训课程,打造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的高素质社会工作队伍,为开展社区专业化服务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积极动员社区居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各类活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63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