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物医药产业总体情况。
2020年,全区生物医药企业40家,总产值12.23亿元。其中,规上企业10家(详见附件4),总产值11.41亿元;规下企业30家,总产值0.82亿元。
(二)空间存量
1.存量土地。
辉山板块现有可利用土地17宗(详见附件5),面积共计2202.05亩。其中,净地9宗;已有征转用手续15宗、正在办理征转用手续1宗、无征转用手续1宗。
2.企业闲置用地。
辉山板块存在闲置用地企业5家,闲置用地面积共计290.5亩。其中,华康38亩,千喜鹤105亩,煌上煌19亩,双汇51.5亩,福润77亩。
3.停产企业。
辉山板块需盘活企业29家(详见附件6)。其中,7家企业完成出租或出售;19家企业手续齐全,拟出租或出售;3家企业进入司法程序,其中2家企业完成拍卖。
三、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优,产品附加值低。全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大多处在产业链前端或中端,多数企业停留在农产品初级加工水平。
二是龙头带动不足,创新能力较低。目前仅有肉制品、乳制品及饲料加工真正意义上有具备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而大多为外埠企业子公司,对完善产业链条、产品研发、工艺提升等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
三是集群水平不高,产业协作水平低。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引领产业提质增效、升级转型的环节发展滞后,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四是产业分布不清,发展空间紧缺。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布局和空间利用较为粗放,部分区域虽显集聚,但尚未形成产业聚焦,空间资源利用不充分、不集约,可利用土地资源寥寥无几。
四、发展思路
以创建沈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主要抓手,以努力建设辐射东北亚地区的食品产业基地和交易中心、全力打造沈阳都市圈的农副产品生产保供基地为总体目标,将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着力推进产业链条化、精深化、集约化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发展目标
坚持扶持现有企业与吸引目标企业相结合,在规模集聚、效益提升的基础上,加快提高产业链附加值水平,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力夯实辉山农产品深加工“金字招牌”。力争利用三年时间,形成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品牌集群优势突显、服务平台更加健全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体系。到2023年,力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2020年产值268.48亿元),盘活引进项目不低于100个,其中用地类项目不少于35个。
六、发展任务
产业定位。突出优势产业和趋势产业,重点提升肉制品、乳制品产业链条,延链发展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高标准打造食品工业品牌集群,营造高赋能服务生态,着力构建“3 1 1”产业发展格局。
空间布局。重点围绕肉制品、乳制品、营养保健食品、食品工业品牌,规划三个集聚区、一个产业园,即肉制品集聚区,总面积约212.4亩;乳制品集聚区,总面积约535亩;食品工业品牌集聚区,总面积约931亩;特医食品产业园,总面积约330亩。
(一)做精肉制品
依托双汇、福润、千喜鹤3家龙头企业1050万头/年生猪屠宰能力和华康肉禽6.25亿只/年白羽肉鸡屠宰量,以及华美食品出口日本6000吨/年熟食原料加工优势,重点发展冷冻肉、精细分割肉、熟肉、休闲肉等高端肉制品,酱卤肉、调理肉、功能性复合肉和重组肉等新型健康肉制品,加快产业增值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做强乳制品
依托伊利、蒙牛、辉山三大龙头企业近50万吨/年的液态奶产量优势,紧抓越秀风行食品集团重组辉山乳业契机,以科技创新、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为着力点,重点发展液体乳、乳粉、炼乳和干酪等乳制品,以及绿色有机奶、功能牛奶、保健牛奶等高端乳制品,提升乳制品行业从常温向低温、从液态奶向浓缩乳发展。
(三)做大营养保健食品
依托恒大高科农业茄果、叶菜等温室棚菜,苹果梨、胡萝卜、甜玉米等农作物资源,以及肉类加工、粮油加工等产业基础,向农作物、副产物等原料的精炼、提取、加工延伸,重点发展特医食品、婴幼儿食品,提高免疫力、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膳食食品,代餐、补充营养饮料等功能食品。
(四)打造食品工业品牌集群
依托现有品牌基础(详见附件7),把握光明福瑞投资公司与我区探索全面合作契机,推进中街冰点、克拉古斯、康福食品、青花调味品、华美食品等企业扩大产能、提升知名度。重点围绕粮油加工、休闲食品、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积极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聚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培育壮大一批自主品牌和特色品牌,多方位多角度提高品牌影响力。
(五)营造服务生态
结合中游食品研发创新、生产加工发展基础,兼顾上游种植养殖等产业,努力营造下游集电子商务、检验检测、创新创业、特色展贸、文化体验、冷链物流等环节于一体的服务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