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区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责任分工,结合全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际,制定沈河区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本规划是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一个重要分规划。

  一、发展回顾与形式分析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回顾

  “十三五”时期,沈河区秉承“致力民生、崇尚务实”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聚焦幸福沈河、建功幸福沈河、助力幸福沈河”战略目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城建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建设成果,为全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城市路网继续完善拓伸。2016年以来,先后完成了惠民新居东规划路、惠民新居南规划路、惠民新居南北配套路、御龙城东规划路、建院巷、保利海上五月花西规划路、佳和新城22米规划路、越秀星汇云锦配套路、中金启城北规划路、其仕和悦西规划路等16条小区配套路建设工作。组织实施区内道路整修工程,完成了北一经街、十四纬路、天坛一街、方家栏路25项、万莲路、万寿寺街、祥云北路、广生泉北巷等122条破损严重的道路整修工作。完成友爱东一巷、清泉巷、方凌路支线、方青南路延长线、兴化北巷、天光南巷、马官桥南街、西顺城内街、钟楼东巷、广生泉巷等14条背街小巷整修工作。

  (二)持续改善道路交通环境。一是组织实施长安桥接线路工程,项目建成后与王家湾跨二环立交桥全线连接,将极大的缓解浑南至沈河地区的出行压力,同时也为沈河东部区域的发展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二是市政道路精细化维修养护。完成18、19及20年上半年市政道路维修养护工作。市政道路完好率达到98%以上。

  (三)民生城建体现以人为本。2016年以来,围绕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建工作,完成了“三网”改造工程和自来水内网改造工程等民生工程;组织协调了背街小巷新建路灯安装工作;完成了东顺城内街电力线杆入地改造工程,进一步缓解了周围交通压力。

  (四)建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2016年以来,按照国家及省市关于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工程建设领域行业乱象整治,进一步加大对建筑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不良行为的集中整治和查处力度,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基本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在此基础上,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服务意识,做优营商环境,建筑业生产和经济效益较比以往有所增长,截至目前全区建筑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831.76亿元。

  (二)专业领域面临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城市建设工作的实践来看,城区的城建计划安排及城建项目实施,主要根据市城建计划的部署,区域内一些迫切需要进行的,事关全区发展、人居环境的城建项目往往因没有列入市城建计划而不能立即实施。同时,受资金制约或客观条件发生变化,规划中个别工作做得不够完善,有的规划项目没有得到实施或尚未达到预期目标。从近年来全区城市基础设施情况看,由于加大了投入和工作力度,年度城建计划得到较好落实,全区城市建设及各项基础设施取得了一定发展,基本适应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态势良好。

  二、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期间,沈河区城建工作将紧紧围绕沈河区着力展现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新作为这一重点工作方向,将“展现城区风貌、提升城市功能、保障和服务民生”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通过把握好城市建设的重点和节奏,在统筹兼顾“一区四园”均衡发展的同时,有序实施城市建设各项任务,为展现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新作为做出贡献。

  (二)发展原则

  1.坚持经济发展优先,通过城市规划布局调整以及城市载体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2.坚持基础设施优先,本着整体协同、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适度超前的原则,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综合服务功能,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初步适应型向适度超前型发展。

  3.坚持改善民生优先,将城市建设与群众幸福指数紧密相连,以民生民本为导向,不断提高城市公共设施和公用事业服务水平,增强群众舒适感和幸福感。

  4.坚持环境建设优先,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从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提高文化品位的高度,统筹兼顾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创建最适宜人居创业的现代化城区。

  (三)主要目标

  未来五年,通过有序实施城市建设各项任务,展现中心城区风貌,彰显文明特质,提升城区品味,着力将沈河区打造成宜居宜业的高品质城区。

  三、“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

  以“一区四园”为基础,以建设现代宜居城市为目标,优化城区格局,推动东部新城与中心城区连接,消除城市“堵点”,提升城市功能;推进城市精细化养护管理,以精致为要求,提升城区品味,着力营造功能完备城区环境。

  (一)加快路网建设,改善道路交通环境。未来五年,将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和交通结构,通过进行有效的道路路网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动静态交通问题,形成良好、便捷的交通道路环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41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