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对照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部分指标没有达到预期,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产业核心竞争力仍然不强,科技创新能力尚有差距,营商环境还需持续优化,改革攻坚任务还很繁重,高质量发展基础还需夯实;基础设施还有不少短板,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较重,民生领域仍有薄弱环节;防范化解风险仍需加力,安全基层基础还不牢固;城市治理能力仍需提升,乡村全面振兴任重道远;政府系统部分干部适应引领现代化建设能力有待增强。这些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今后还将增强忧患意识,增强信心底气,进一步加大力度攻坚克难。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现代化新万州建设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的重要之年,是改革攻坚突破的奋斗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决执行区委各项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面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万州,以一域之光为全市大局添彩。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确保经济总量不低于全市前10、经济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两个不低于”,力争经济增速全市前10名、经济报表全市前10名“两个前10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
上述目标,立足我区发展阶段性特征,统筹考虑增长潜力、现实条件和“十四五”目标要求,是“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体现了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实现上述目标,虽然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但也要看到我区面临的重大战略和政策红利叠加机遇,看到我区高质量发展持续向好态势和众多有利条件,看到我区在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保安全等方面已经形成的极具针对性、实效性的精准打法招法,完成目标任务既有“形”的基础、“势”的趋动,更有“进”的底气、“成”的信心。我们要在经济长跑和发展大势中保持战略定力,科学分析研判经济发展形势变化,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抓住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期,讲求工作推进的方法论,把握政策举措的时度效,保持奋发有为的好状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深化落实党建统领“885”机制,积蓄发展势能、激发奋进动能,拼作风、拼干劲、拼决心、拼效率,大胆试、大胆闯,继续保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更好凝聚起全区上下团结奋斗建设现代化新万州的磅礴伟力,努力交出让市委、市政府放心,让全区人民满意的答卷。
今年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全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落实重大战略部署,抢抓高质量发展叠加机遇。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推动万州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全力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牵头带动万达开一体化、万开云同城化发展,迭代升级“四张清单”,聚焦交通物流互联、产业合作示范、科技创新协同、生态环境共保、乡村全面振兴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标志性合作事项。加快渝西、渝万、成达万高铁和万达直线高速等重大互联互通项目建设,推进达万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打造万达开云工业信息化协同平台,加快万达开产教联合体建设,举办万开云企业产销对接大会,联合打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建设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做强三峡制造、三峡农家、大三峡旅游。建成投用万达开科技成果库及技术需求库,合力推进污染联防联控和横向生态补偿,探索地区税费政策差异统一执行规范等协作事项,推动毗邻镇乡结对合作发展。深化两江新区对口协同发展,高效运营现代产业投资基金,强化联合招商和产业协作,促进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协同高效配置,实现互促共进、联动发展。
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节点枢纽支撑能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市域辅枢纽,推进“一城一港”模式,提升通道营运效益,万州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货运值均增长20%以上。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万达开区域综合服务基地,稳定运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轮(列)、中老铁路保税进口粮食直达专列,探索开辟俄罗斯海参崴经上海至万州、哈萨克斯坦经新疆至万州物流通道,开行万开云至珠三角公路快运专线。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充分发挥万州地理、区位、交通等优势,深入实施央地合作,积极承接东部地区、沿江地区产业转移,主动服务战略性产业基地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江海直达优势,以粮油、矿石、能源等战略物资为重点,谋划建设大宗商品等战略物资储运基地。加快建设一批重大交通、水利、能源、网络等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基础支撑能力。
(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高质量发展向好态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发展壮大、迭代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三峡库区经济中心迈上更高水平。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聚焦“1457”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加快建设川渝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0.3个百分点以上。健全政府部门推动、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联动、大院大所驱动的科研合作长效机制,发挥科创基金引导作用,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打造科技创新供需对接平台,实施一批“揭榜挂帅”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加快水稻种质资源等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创建,支持中科金龙创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深入实施“双倍增”行动,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体系,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50家以上。完善“众创空间 孵化器 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后评估、后补助制度,提速建设环重庆三峡学院创新生态圈,创建市级科技孵化平台1家、市级科普基地1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