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19日在重庆市万州区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区长聂红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万州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万州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超预期因素的多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实现“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实现了新一届政府良好开局,“一区一枢纽两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

  ——这一年,我们着力稳增长、稳投资、稳运行,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成立稳住经济大盘工作专班,因时因势加密经济运行调度,细化出台财政金融、稳投资促消费、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134条政策措施,全力推动经济稳定恢复;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8.4亿元、位列全市第8,同比增长3.5%、较全市高0.9个百分点,实现了“两个不低于”目标。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清障”专项行动,334个“一区一枢纽两中心”项目完成投资210亿元,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30.2亿元、增长3.1%。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90.2亿元,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55.1亿元,盘活存量闲置资金9.5亿元,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5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6%。

  ——这一年,我们着力保民生、保主体、保就业,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投入6.7亿元实施20件市区两级重点民生实事,整治老旧小区88个、626万平方米,整治城区菜市场27个,建成镇乡养老服务中心24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准兑现扶企惠企政策,办理留抵退税9.7亿元,新增减税降费4.6亿元,缓缴税费2.5亿元,兑现援企稳岗补贴、减征失业保险1.1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7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3.9万户。实施就业创业培训1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亿元,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7万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7.6%,分列全市第1、第2。

  ——这一年,我们着力战疫情、战灾情、战旱情,牢牢稳定社会大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抗疫三年来最严峻的疫情、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极端的高温干旱天气、多年来最严重的电力资源紧张,建立运行安全稳定和疫情防控“1 3”工作机制,推动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平稳转段,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复市复消;科学处置燕山、后山等森林火情,新建防火公路74公里、阻隔带20公里,森林防火能力显著提升;采取超常规措施应对用水紧缺和电力供应紧张,解决6万余人次饮用水问题,有力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下降40%以上,做到“大事不出、小事少出且可控”。

  一年来,我们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一)产业能级持续增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多措并举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围绕构建“5 10”现代化工业体系,加力推进工业强区,出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7项配套政策,工业运行综合评价位列全市第2。工业用电量增长30.9%、用气量增长7.5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3%、位列全市第3;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增长30%、位列全市第1。完成工业投资64.8亿元、增长10.7%,金龙高端装备线材线缆、澳斯卡菜籽加工、江峡制药搬迁技改等22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特铝新材料、湘渝盐化节能技改、中储粮粮食仓储物流一期等15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1家,新升规企业产值82.2亿元、位列全市第1。新创建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定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家,金龙铜管入选“2022中国企业500强”。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9%,税收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3家。万州经开区主战场作用更加凸显,新增工业用地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新田临港经济区、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建成渝东表面处理中心一期等标准厂房27.4万平方米、经开大道延伸段等道路桥梁7.9公里,工业投资、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区比重分别达到80%、83%。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围绕构建“4 4 2”现代化服务业体系,出台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住宿业营业额、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0.3%、5.9%、4.3%、2.3%;鸿鸥广场商业综合体、百安港农产品批发市场、京东城市旗舰店开业运营,新培育限上商贸单位61家,“2022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等展会活动实现交易额46亿元。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三峡古枫香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生城文旅街区开街运营,文体娱乐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8%。获批全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核心区、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市级金融机构万州行”活动获得意向性融资支持5500亿元,建成金融服务港湾21个,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7.8%。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538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