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产城融合发展基础。构建长效管控机制,巩固环通钢环境整治成果。加强园区基础设施与城区衔接配套、共建共享,高标准推动冶金产业园路网建设。完成通化市二道江大桥重建项目。重点推进中水回用及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线建设、雨水管线工程等项目。持续推进城市危旧房排查,力争完成棚改小区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引进专业化物业服务企业,全面提升改造小区物业服务标准及专业化物业管理覆盖率。开展城市疮疤修复行动,积极推进文明养犬管理、建筑垃圾治理、飞线专项治理等工作,有序开展占道经营、非法小广告、“三小五堆”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
(二)聚力链条延伸,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做大做强钢铁延伸及配套产业。推动以阿尔凯斯特和东新石油机械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加快推进东新石油机械与外埠企业深入合作,重点研发生产大吨位修井机、油田钻井顶部驱动装置、环卫车辆等产品。大力发展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再利用产业。
做优做特现代旅游产业。主动融入通化市“一城十线百景千亿级”发展新格局,持续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国家级地质公园、通化溶洞、鸭园镇冷水鱼养殖基地等重点项目,全力开创“地质公园 冷水鱼养殖 观光农业 n”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力争旅游接待人数增长10%,旅游收入增长8%。
巩固提升环保新材料产业。发挥鑫鸿新材料龙头作用,做好石灰石原料资源供应、环保设备生产、环保服务输出三篇文章,力争新型高效活性钙、绿色高效环保纳米活性钙等产品产能达到16万吨。支持建材行业产能优化和产品迭代,合理利用石灰石、废钢渣、水渣、粉煤灰等固废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墙体、建筑构件等节能降耗材料,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100%。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立足我区工业基础优势、基本生产资料优势和部分领先优势,保持和发展好完整产业体系。以金马药业1.1类新药、东新石油专用车生产线、阿尔凯斯特精密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项目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在产业链重要节点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从重点产业链条缺失环节入手,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从产品附加值、科技、金融、信息化提升入手,引进关键性项目。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高效运转。力争全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户。规上工业产值增长5%。
(三)扩大有效投资,在实施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五化”闭环工作法狠抓落实。优化理顺工作流程,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保障,确保项目快落地、快推进、早建成、早见效。全力推动通化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中心、汽车轻量化高端制造产业基地等26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净源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鸭园镇冷水鱼养殖基地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增5000万元以上储备项目14个。全力推动eod项目入库实施。
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牢牢把握各类政策机遇和产业发展趋势,紧紧围绕现代旅游、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抢时间、拼速度,早谋划、早行动。梳理资源产业优势,超前开展精准招商活动,广泛对接域外优质企业及商协会资源,大力推动项目招商,实现谋划一批、洽谈一批、引进一批的良好态势。力争全年谋划重点招商引资项目15个,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亿元。
(四)聚焦三农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
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聚焦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广粮食高产技术,粮食产量稳定在2500万斤。做优特色种养业,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积极培育优质蔬菜、中药材、食用菌、水果等特色产业。持续推进千头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建设。培育多元融合主体,积极推动“企业 合作社 家庭农场 农户”抱团发展模式,加大对菇芝缘、宇翔农业、庆阳家庭农场等企业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批集农业、休闲、体验、教育、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深耕农技推广、农资供应、农产品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力争打造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4个。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造提升餐饮住宿、商超零售、养老护幼等乡村服务业,构建功能完善的乡村居住生活圈。
以乡村建设为基础,不断提升农民的幸福感。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落实路长制,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申报创建“千村美丽”“百村示范”村庄2个,干净人家不低于240户。
以农民致富为目标,不断提升农民的安全感。千方百计壮大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谋划实施产业项目17个。高效落实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十三条措施,积极发挥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的预警响应作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优化升级乡村振兴产业项目35个,确保脱贫群众收入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五)践行“两山”理念,在转化生态价值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环境污染治理。积极推进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加强城市扬尘、高排放机动车等污染源综合整治,强化秸秆“五化”利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6%以上。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严格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河流水质优良比例保持9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确保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90%以上。进一步巩固危险废物安全管理、安全储存、安全转运处置机制,危废处理率保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