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农村公路发展走在前列。“十三五”时期,新改建农村公路超3000公里,建设美丽经济交通走廊超5000公里。新建改造一批运输服务站、农村物流点、港湾式停靠站,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安防工程、桥隧维护工程、渡口提升工程。编制出台《杭州市建设高品质“四好农村路”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品质“四好农村路”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做到“规划先行”。桐庐、淳安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余杭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13.区域融合步伐不断加快。2018年,杭州都市圈新增衢州市和黄山市,都市圈成员扩充为6个地级市。都市圈交通沟通机制不断完善,重点推进融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杭州—绍兴、杭州—海宁城际轨道于2021年6月建成通车,省内率先实现都市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利用萧甬铁路的富余能力,绍兴开行了风情旅游新干线,并接入杭州南站,杭州—绍兴同城化进一步显现;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于2020年底开通运行,串联杭州、绍兴、湖州等城市,杭州都市圈迎来“二绕”时代。

  (二)交通运输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1.客运出行方式不断优化。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对外客运方式逐渐由公路向铁路转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1.22亿人次,较2019年下降41.7%。其中,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4535万人次,占37.2%;铁路运输完成客运量5895万人次,占48.3%,铁路首超公路成为综合客运的主力军。公路客运量下降明显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一轴五向”的高速铁路客运网络初步形成,铁路的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长距离的公路客运需求不断降低,中短距离的出行被私家车、公交、拼车等出行方式部分取代。

  主城区公交出行比例增加,出行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主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为23.4%,相比“十二五”期末增加3.7%,通过合理控制小汽车出行,小汽车出行比例维持在21%。2016年,我市被交通运输部授予首批“绿色交通城市”称号。2018年,我市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2.货物运输总量稳步提升。2020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4.19亿吨,较“十二五”期末增长42.7%。分运输方式看,完成公路货运量3.48亿吨,水路货运量6483万吨,铁路货运量和航空货运量分别为578万吨和46万吨。分货运结构看,公路货运量占比83.1%,水路货运量占比15.5%,铁路货运量占比1.4%,货运结构总体稳定。

  3.公交优先体系加快形成。市区逐步形成“四位一体”大公交体系,其中,轨道交通开通7条地铁,运营里程306公里,日均客运量230万人次;主城区公交专用道长度达148.4公里;公共自行车共有4735个服务点,车辆12万辆,日均租用量23.9万辆;水上巴士运营线路4条,线路里程36.5公里,日均客运量3600人次。

  4.邮政快递业务增长迅速。2020年邮政企业和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实现业务收入450亿元,相比“十二五”期末增长290.3亿元,增幅181.8%。其中,快递业务收入367亿元,相比“十二五”期末增长223亿元,增幅达154.9%。

  (三)交通运输科技带动绿色创新水平提升。

  1.智慧交通体系基本建成。“十三五”时期,我市先后建成g20峰会智慧交通保障项目、杭州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执法管理平台、杭州市约租车监管平台、杭州市新能源汽车运行监控与管理平台等50余个项目,完成投资约1.6亿元。“5 1 1”智慧交通工程基本形成,即智能高效的感知传输体系、基于云平台的大数据中心、协同多元的应用体系、系统完备的标准规范体系、稳定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等5个交通基础支撑体系,1个全市统一的综合交通运行服务机制,1套促进智慧交通经济发展体系,形成感知传输智能化、分析处理精准化、数据资源在线化、公共服务多元化、交通治理协同化的智慧交通发展“杭州模式”。

  2.城市大脑应用提质扩面。2016年我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城市大脑”,并以交通治理为突破口,希望打通政务、社会数据资源,以数据驱动城市治理。2017年10月,杭州“城市大脑”1.0正式发布,正式接管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降低15.3%,市内高架的平均通行时间节省4.6分钟。在主城区,“城市大脑”实现视频实时报警,准确率达95%以上。2018年“城市大脑”2.0版又将“治堵”范围扩大了28倍。2019年起“城市大脑”逻辑构架不断完善,开始从交通“治堵”拓展到各类惠民利民的民生事项,逐渐形成了警务、交通、城管、文旅、卫健、房管、应急、市场监管、农业、环保、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

  3.数字公共出行全面实现。“十三五”时期,市区公交实现移动支付全覆盖,主城区实现公共自行车24小时扫码支付,整合地铁、公交、水上巴士,实现乘车一码通。电子收费系统普及迅速,2020年客运车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使用率达70%。

  4.新能源车辆推广全国领先。我市在公交车辆清洁化与社会车辆新能源车推广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底市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辆的比例达到88.23%。在社会车辆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我市出台政策加速推广,为运输装备清洁化创造了良好条件,2018年、2019年连续排名全国前五位,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突破5万辆,建成各类充电桩约4.5万个,排名全国前列。

  5.数字监管水平稳步提升。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利用信息化监管系统对客运、危货行业开展24小时监管,做好客运、危货企业监控员在岗情况的随机抽查工作。对信息化监管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法、解决方式和新的工作举措,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四)行业治理成效持续提升获得感安全感。

  1.城市治堵成效明显。“十三五”时期,城市轨道网、快速路网大规模施工,在道路资源大幅减少的情况下,2020年主城区全天拥堵指数为2.0,处于基本畅通级别;早晚高峰拥堵指数分别为5.34与5.19,总体处于轻度拥堵状态。

  2018年我市启动新一轮五年治堵工作,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公交优先的治理导向,将治堵理念从重视治理机动车拥堵向全面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和质量转变。在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引导下,主城区小汽车总量相对平稳,基本稳定在100万辆左右。在2020年高德拥堵指数全国排名中,我市城市交通拥堵排名相比“十二五”期末显著下降。

  2.安全管理成效显著。推进行业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坚持开展“两客一危”安全整治,“两客一危”领域智能视频监控安装率达95.2%,公交车驾驶区域隔离设施安装率达77.7%。按照“五统一”标准,开展全市挂靠车辆的全面自查、核查、整改及复查,清理整顿完成率100%。“十三五”时期,完成超100座普通国省道和农村公路病危桥隧加固改造工作,完成74处省、市挂牌督办道路交通事故多发隐患点治理,高速超限超载率降至1.03%。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尊龙凯时注册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7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