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发展举措
建设汽车领域品牌核心服务创新平台。积极联合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及科研机构,推动建设汽车零部件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关键零部件开发、出口检测、质量控制过程中的检验检测、汽车领域相关技术咨询等服务。依托吉林大学泰州汽车动力传动研究院,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车联网、数字座舱、自动驾驶等关键零部件及核心技术,提供各类检测及模块化开发服务,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核心技术和产业配套支撑。
支持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聚焦氢燃料电池、数字座舱等领域,培育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速国际市场开拓和经营水平提升。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库,积极培育汽车及零部件领域隐形冠军,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为隐形冠军培育企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积极鼓励区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参评“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支持入选企业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培育国际品牌。
推动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联合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市场化主体,链接智能制造场景供应商、第三方专业化机构等专业化资源,共同建设智能制造场景创新中心。重点围绕区内龙头企业,联合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数字化企业,探索在高技术船舶、汽车及零部件领域的先行先试。依托三福船舶、神舟传动,建立面向高技术船舶领域的“智能制造 分段制造数字化场景”,重点建设船体分段、智能涂装等标准化智能车间和智能生产线,实现生产现场智能化、运营管理现代化。依托长城汽车建设“智能制造 汽车仿真设计场景”,借助车辆的历史数据,仿真改善汽车设计研发及生产制造工艺。
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特色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汽车及零部件核心产业,鼓励神舟传动、三福船舶、长城汽车等行业龙头企业,联合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数字化企业建立高端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区内企业整合工业制造数据,汇聚一批工业应用领域开发服务商。积极推动全区高技术船舶、汽车及零部件、电力及工艺加工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强化资源集聚能力,面向不同工业场景开展先行先试。提升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补贴力度,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对平台开展考核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2.电子信息
(1)发展路径与目标
坚持跨界融合、应用牵引发展原则,以“扶植龙头企业、开发高端产品、注重产业配套”为主线,积极承接上海产业转移,支持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拉动上下游形成泰州制造电子产品的终端产品。加快产品高附加值转型,突破新型显示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动电子材料和应用电子发展,持续增强电子元器件及关键配套部件的核心优势。到2025年,建设成为省内领先的超高清显示集聚区和“5g 8k”应用示范区。
(2)发展方向
电子材料。重点发展半导体、光电子、高附加值电子防护材料以及新型电子元器件材料。半导体材料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材料、光伏玻璃电池材料、电力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主要发展发光材料、光电显示材料、显示玻璃等。新型元器件材料包括覆铜板材料、高精密电子铜带、超薄电子铜箔、电子陶瓷材料、金属复合材料、高端电子浆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片式超薄介质高容电子陶瓷材料及电容器材料等。高附加值防护材料聚焦电子产品的防护盖板配套需求,发展玻璃、金属、陶瓷材料的加工处理技术,重点布局玻璃材料电子防护零部件领域,引进3d玻璃热弯工艺,提升曲面热成型、曲面抛光、曲面印刷、曲面贴合工艺。
新型显示。重点加强本地化创新研发平台建设,不断引进和推动高分辨率柔性显示技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柔性amoled等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全息投影、激光、全视角裸眼等3d显示技术发展。加强上游显示材料、掩模板、光学膜、背光源、偏光片等引进和研发力度,壮大中游显示面板、模组规模,发展大屏、4k/8k超高清显示面板,扩大显示面板在远程医疗、远程会议、远程教育等场景的规模应用,积极拓展面向国防、军事、航天、海洋等领域的特种显示。led照明大力发展led筒灯、吸顶灯、平板灯、高棚灯以及路灯、庭院灯、草坪灯、投光灯等室外灯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尊龙凯时注册的解决方案。
应用电子。结合本地船舶制造、汽车配套、大健康等优势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手机整机、船舶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产品研发及推广应用。依托蓝思,加快从手机外壳生产由单一合金材质向多元化材质转变,进而向手机整机组装业务延伸。船舶电子充分结合船舶制造配套市场需求,大力招引和发展船载导航、船舶通信、船舶雷达等船舶电子信息产品,形成本地配套能力。汽车电子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对电子技术及产品的发展要求,布局发展新能源三电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关键系统芯片领域。医疗电子着重发展家用血压仪、健康电子监测设备、可穿戴电子设备等数字化可穿戴设备及家用诊疗设备等领域。
(3)发展举措
打造龙头企业配套集群。加快围绕纬创、纬立、巨腾、蓝思等龙头企业构建“龙头企业 配套”集群生态,实施龙头企业配套集群示范工程,鼓励龙头企业将信用引入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开展授信服务,实现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资金融通、品牌嫁接等方面深入融合。鼓励龙头企业梳理电子信息企业之间的关联度,结合市场需求,搭建衔接产业链上下游需求的大数据平台,强化数据采集、管控和应用,推动企业之间供需沟通常态化、便利化。深化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模式,推动开源技术研发,鼓励龙头企业打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开源社区。
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绘制电子信息细分领域产业链招商地图,围绕新型显示、应用电子等领域产业链配套需求,实施系统性、针对性、动态性“补链强链”行动。重点围绕智能手机、电脑等关键零部件薄弱环节,医疗电子、汽车电子等缺失环节,瞄准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及重大创新成果,面向行业top20、世界500强等企业开展精准招引。建立健全“一链一策”精准招商措施,创新孵化招商、平台招商等模式,打通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对接渠道,引进优质资源。
专栏三:电子信息产业部分重点项目 |
蓝思集团泰州园区消费类电子产品精密部件扩能项目:项目回收蓝思精密东侧低效利用项目现有土地和厂房实施,主要生产模具、刀具及现有产能的扩产,除为苹果品牌配套外,同时与小米、华为等国产品牌合作,提供相关零部件的配套。 巨腾电子科技(泰州)有限公司精密模具加工制造项目:购置自动机械手、cnc数控加工中心、数控钻床等主要生产设备786台(套),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万套模具、2万套冶具、1万套检具、1万套挂具的生产规模。 高港联东u谷•泰州智造科技谷项目:高标准、高品质打造聚合生产制造、中试成果转化、生产企业总部和生产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产业集聚地。 创新电子年精加工2000万套多屏支架项目:主要从事液晶多屏支架的精加工,预计年精加工2000万套多屏支架,共计年产500万套显示器支架、2000万套多屏支架。 |
3.化工及新材料
(1)发展路径与目标
坚持创新应用、跨界融合发展需求,以化工制造为核心,新材料创新为突破,以集聚一批、推动一批、合作一批为路径,实施“培大育强”工程,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中海油气一体化、中海特种油项目发展高端润滑油,围绕大健康新材料产业链,培育发展高分子新材料、高端树脂材料、高端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到2025年,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开票销售年均增速均超过20%。
(2)发展方向
高端润滑油。重点发展环烷基全系列润滑油,布局bs光亮油、变压器油、冷冻机油产品线,拓展开发食品级白油、锂电池隔膜用油等高端市场。积极推进与领先添加剂技术方合作,强化功能添加剂筛选和配方研究工作,加快开发环保型添加剂,提升润滑油品质,增加高端品类数量,深度开发高端润滑油市场,延长高端润滑油产业链。
新型高分子材料。重点发展高透波高载波材料、无机有机水性材料、智能液晶材料、药用高分子材料。推动新型高分子材料在大健康领域的应用。
高端树脂材料。重点发展高端聚烯烃、聚醚醚酮、聚醚砜、聚酰亚胺、尼龙、聚偏氟乙烯树脂,开发丙纶短纤维、光伏eva胶膜材料、高性能热塑性材料、发展耐高温强度医用级树脂材料等,为医药健康、高端装备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上游原料支撑。
高端复合材料。重点发展医疗器械材料、人工器官材料、人体植入材料、生物再生材料、生物相容可降解材料等领域。加快发展高强高模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材料,发展梯度高硅铝材料、陶瓷复合材料,拓展在医用电子领域应用。
(3)发展举措
合作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对接合作,加大与大院大所合作力度,发挥哈工大泰州创新科技研究院、科聚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平台创新引领作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前沿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探索设立园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每年通过评审筛选一批创新性强、成熟度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具备转化和产业化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予以支持。鼓励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建设,支持中海油气与多元创新主体联合创建高端润滑油研究院,“以创促建”打造国家级品牌,推动省级高端润滑油技术工程中心向国家级技术工程中心迈进;推进海阳锦纶省功能性尼龙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位聚合切片中试项目建设,支持其与纺织服装企业开展高性能锦纶材料联合研发。
推动一批高端产业项目落地。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相关规定。坚持化工项目联合预审,实施产业链靶向招商,着力引进产业链上的优质项目,引导产业链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坚决不招引非产业链项目。强化高端产业战略引领功能,以医药健康为核心,新材料创新为突破,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完善产业链条、丰富产业发展生态,重点突破高端复合材料等龙头型、基地型产业链补链强链项目,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集聚一批拥有行业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立足发展基础,精准扶持、精细服务,围绕中海油气、海阳锦纶、海慈生物等重点企业,着力提升扶持与服务质效,加快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发挥“链主”中海油气自身环烷基、石蜡基两种资源优势,实施产业链龙头牵引工程,围绕二期项目减油增化总路径,开工建设中海油气高端润滑油、特种油国产化升级项目,加快海阳锦纶高性能锦纶切片及纤维产品技术发展,放大龙头企业“产业硬核”集聚效应,提升产业集群影响力。
专栏四: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部分重点项目 |
江苏海邦新材料有限公司丙纶短纤维材料项目:新建工业厂房一栋、办公楼一栋及附属用房,购置丙纶短纤维材料全自动化生产线10条,压缩空气供应系统、微孔研磨机车床、钻床、叉车等主要设备26台(套),形成年产丙纶短纤维材料9万吨的生产能力。 高端润滑油、特种油国产化升级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设期2.5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一套100万吨/年溶剂脱沥青装置,两套40万吨/年高压润滑油加氢装置,升级改造环保设施、公共工程、储运调和系统。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新增销售收入60亿元,新增利润8亿元。中海油气将成为年产140万吨全系列、全国最大的高端润滑油产业基地,解决国内新能源汽车、国产高端汽车用润滑油、军方用油以及畜牧业疫苗用白油的产品“卡脖子”问题,替代进口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年产2.58亿平方米光伏级eva胶膜项目:总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2.58亿平方米光伏级eva胶膜,共计42条生产线。项目投产达效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23.7亿元,年纳税额1.035亿元。项目分期三期实施:其中一期建设7条生产线,年产能4300万平方米;二期建设14条生产线,年产能8600万平方米;三期建设21条生产线,年产能12900万平方米。 年产8万吨差异化锦纶6纤维项目。总投资10亿元,项目在厂房内新建车间约2万平方米,建设80个位4头纺锦纶工业丝生产线,192个位16头纺锦纶民用丝生产线,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年销售18.5亿元,利税9250万元。 |
五、专业发展,持续提升五大产业园区建设水平
以提升发展活力为引领,创新全区产业空间布局模式,按照一园一产业、集聚发展、良性互动的原则,加快建设功能明确、特色鲜明、企业集聚、要素完善、协作紧密的五大产业园区,协调有序推动各产业园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低碳环保、数字智能与高品质发展互融共促的活力园区。
推动五大产业园区专业化发展。坚持特色聚焦、高端引领,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化学新材料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及港口物流产业园五大产业园区立足自身特色和创新资源,加快探索专业化、高端化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园。聚焦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按照“垂直整合、链式发展”思路,做大做强生物制品(疫苗、抗体药)、中药现代化、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化学药新型制剂等主导产业,做优做精特医配方食品、动物保健类药物等特色产业,积极布局关键物料、制剂和设备等周边配套,以硕世生物、阿斯利康等头部企业为核心,建强产业链,贯通上下游,实现联动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打造“汽车及零部件”首位度产业,聚焦电机电控、智能网联等领域,全力引进一批汽车及零部件“链核”项目,持续推进中央控制系统、高端电机等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落户,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测试服务、检测认证、科技孵化等科技服务业,加快建设集后装配件市场、维修保养于一体的综合性维修保养服务示范区,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生态。
——电子信息产业园。加快布局消费电子、医疗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以纬创、纬立、蓝思等企业为中心,集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拓展发展新型显示、高清视频、汽车电子芯片及核心部件、5g等新型电子信息产业。
——化学新材料产业园。以化工制造为核心,以新材料创新为突破,依托中海油气、海阳锦纶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石化新材料,做新做特大健康新材料,培育提升装备新材料,完善产业链条、丰富产业生态,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港口物流产业园。重点打造“枢纽经济”,依托园区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推动建设国家级原料药生产基地,打造以大健康、临港制造、临江物贸为特色的“1 1 1”产业体系。
图5-1 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五大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