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服务转型。深入贯彻“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要求,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转型、一切服务转型”理念,聚焦服务“六新”突破,对标国内外一流标准和国内外最佳实践,提升相关制度规则的国际化水平,完善全生命周期和生态系统的市场主体服务体系,增强资源要素集聚和配置能力。

  ——坚持公平法治。强化法治思维,用好法治手段,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市场准入,依法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平等享受支持政策,消除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坚持改革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群众反映集中、社会反映普遍的“痛点”“堵点”“难点”,围绕市场主体保护、市场准入、政务服务、监管执法等重点领域,以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务实有效政策举措回应社会关切,让企业群众真正满意。

  ——坚持协同联动。强化顶层设计,打好政策“组合拳”,统筹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注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各方协作、有序推进的工作机制,推动各项政策深度叠加、创新举措有机融合、企业群众得到实惠。

  (三)建设目标

  全面对接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和国内最佳实践,健全完善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规则,推进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行政干预,加强智慧监管,创优政府服务,提升数治效能,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大同特色”品牌。

  到2021年末,全市营商环境总体制度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市县联动、合力攻坚的一体化推进“六最”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机制基本建立,营商环境短板弱项明显改善,土地、人才、水电气热等资源要素供给质量显著提高,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实现“全程网办”,90%以上涉企事项“全程网办”,个人服务和企业生产经营高频事项基本实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力争3-5项营商环境重点指标进入全省前列,1-2领域营商环境指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到2023年末,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压减30%以上,“互联 监管”应用率超过80%,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广泛应用,数字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服务体系更加科学规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才机制活力和投资吸引力大幅提升,年均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00户,以企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在全省居前,城市品质持续提档升级,力争一批营商环境重点指标进入全国前列,内陆地区优化营商环境“样本市”初步建成。

  到2025年末,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压减50%以上,行政许可事项网办率达95%。全市市场主体数量年均新增不低于10%,规上工业企业超过800户,实现市场主体倍增。“互联网 监管”主要行业应用实现全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全面建成,构建各类要素加速集聚的转型环境,廉洁务实的政务环境、高效便捷的市场环境、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基本形成。

  三、重点任务

  (一)建设审批最少的营商环境

  1.提高市场准入开放度。全面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实施管理。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养老、托养、教育等领域,在环保、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向民间资本集中推介一批商业潜力大、投资回报机制明确的项目,在交通运输、信息产业、生态环境等领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2.提高市场竞争开放度。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对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开放平台、公共服务等工程全面引入竞争机制,鼓励世界最优秀的专业化外资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共同开发共同建设。

  3.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深化大同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全面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航空口岸实行“7×24小时”通关服务。以“两步申报”改革为牵引,推进海关自主5g报关系统向省、市、县三级政务大厅延伸,推动跨区域铁、公、空、水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推进联运全程“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单到底”,继续深化业务改革,继续巩固压缩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和成效。提高系统自动审核放行比率,出口查验率不超过2%,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再压缩1/3以上。实施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进一步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

  4.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精简审批事项。进一步规范目录管理、登记注册、年检年报、指定认定等行政管理措施,依法依规整治变相审批。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根据取消下放变更要素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优化。加大向县区下放审批事项,积极推进向乡镇、村、社区放权力度。

  5.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坚持告知承诺是原则、审批备案是例外,凡是外市已经取消的我市都要取消。到2025年,将行业经营涉及的行政审批与企业营业执照全面合并,从根本上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难题。对“证照分离”改革后属于信息采集、记载公示、管理备查类的事项,原则上要通过“多证合一”改革尽可能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现市场主体“一照一码走天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38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