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设机制最活的营商环境
26.拓展“承诺制 标准地 全代办”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由备案类项目向核准类项目延伸,充分发挥承诺制集成效应。按照事先做评价、事前定标准、事中做承诺、事后强监管的原则,推动政府统一服务事项全面落实。实施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先行完成区域评价,先行设定控制指标,实现项目动工开发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到2025年,全市区域评估完成率不低于90%,区域评估成果100%应用,从项目立项(备案)到开工建设各环节累计审批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平均缩短三分之二以上。
27.完善“一个系统管监管”。完善以“互联网 监管”为核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信用监管为支撑、重点监管为补充、包容审慎监管为辅助的新型综合监管制度。健全与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相对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对政府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情况进行效能评估的能力,强化监管的“再监管”,强化企业失信惩戒力度,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加强“行政审批 动态监管”,实现行政审批信息实时自动汇交,形成覆盖各行业的监管信息数据库。强化开放包容与防控风险并重的意识,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机制建设。
28.推进“一个平台管交易”。深度推进平台整合共享,促进平台由“互通”到“互融”的转变,推进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逐步纳入平台进行交易,全面推行平台交易系统“一张网”运行模式,加快实现信息发布、信息资源共享、交易目录、交易规则“四统一”目标。推进电子化交易全面实施,推动公共资源配置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信息“五公开”,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机制,完善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不能腐”制度体系,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
29.优化“一条热线管便民”。健全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绩效管理、分析研判的业务闭环,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设成集咨询、投诉、求助、建议、举报等功能为一体,涵盖电话、网站、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多渠道的政务服务“总客服”。加快推进除110、119、120、122等紧急热线外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到2023年,12345热线与紧急热线和水电气热等公共事业服务热线的联动机制基本建立,便民高效、一号对外、“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基本实现。
30.强化民商事案件司法保障。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推广运用电子诉讼平台,强化系统培训提升使用频率。推进诉讼服务电子化,凡在线提供有效电子资料的,不再要求提供纸质材料。全面推行电子送达,扩大电子送达适用率。提高审判效率,深化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提高简易程序及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减少开庭次数。制定动产执行流程管理规定,优化动产处置执行准备、执行立案、首次拍卖、二次拍卖等流程,减少执行耗时。加快财产查控,提高财产保全工作效率。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推进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建立财产登记、社会保障、征信记录等方面的协调机制。
31.健全企业参与政策制定机制。各部门编制和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和改革政策、行业标准和规范,制定市场准入、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对企业切身利益或者权利义务有重大影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政策,应广泛听取企业家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精准掌握企业政策需求。对关系企业切身利益、专业性较强的涉企专项政策,应依托工商业联合会、企业联合会、行业协会商会等,兼顾不同所有制、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科学合理选取企业家代表共同参与起草,根据企业痛点难点针对性研究提出政策措施。
32.建立企业诉求直达立办机制。依托全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建设全市统一的市场主体服务平台,线上开辟“诉求反映窗口”,线下专设“诉求协调部”,统筹协调各部门及行业协会、公共服务机构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及时发布涉及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倾听企业诉求反映,解决企业疑难问题。建立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分口并线、兜底处理”机制,按照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的原则,做到“1个工作日电话联系、一般问题5个工作日办结、疑难问题15个工作日回复”。对通过市场主体服务平台举报、投诉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相关部门应当依法受理,并及时向举报、投诉人反馈处理结果,实现企业诉求直达、政府马上就办。
(五)建设效率最高的营商环境
33.推行企业开办“0.5天”“零成本”。将企业注册、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税票和税控设备申领、社保登记、公积金开户等全部纳入“开办企业”流程,推行线上“一网申请”线下“一窗办理”,实施免费刻章、免费发放税务ukey,力争到2021年实现全市域新开办企业“1天办”,到2023年实现“0.5天”“零成本”,到2025年,企业开办流程进一步优化,实现审批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
34.推进市场主体倍增行动。各行业领域要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围绕“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着力提高市场主体活跃度和存活率,大力引进外地企业,着力培育本土企业,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既重点抓好规上企业、又积极推动“小升规”,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提高质量、做大做强。到2025年,实现全市市场主体数量在“十三五”时期基础上翻倍。
35.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政务新机制。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政务新机制、新平台、新渠道,开展公共服务大数据应用建设,重点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开发上线一批数字政府建设创新智慧应用,实现智慧办公、智慧审批、智慧监管、智慧服务,构建政务服务“一口受理、一网通办、一次不用跑”模式,大幅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