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为保护学生视力,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的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各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7.全面实施中小学课后服务。制定出台课后服务工作具体方案,让家长接送不再难、学生课后有人管。采取“作业辅导 社团活动”“校内社团 校外实践 研学旅行 劳动教育”等多种模式,延长看护时间,丰富看护内容,拓宽学生兴趣培养渠道,提高看护质量和效率。严格规范管理,强化督促指导。主动公布经费收支情况,接受家长监督,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开展营利性活动,严禁借课后服务进行违规乱收费的行为。

  8.健全家庭和学校协同育人机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通过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推荐“文明家庭”活动,开展“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宣讲、“书香飘万家”家庭亲子阅读及“把爱带回家”等主题活动,开展近视防控行动,通过短视频、动漫、微课等方式,加强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推动我市家庭教育全面普及、质量提升,让孩子在健康、快乐的良好环境中全面发展。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好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四)实现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主要任务:打造区域高中教育龙头,以佳木斯市一中为龙头,与北大共建首批博雅人才共育基地,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等共建优质生源基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工程,完成知行中学建设,补齐高中教育短板,加强内涵建设,培育2-3所优质特色高中,深入实施普通高中高考综合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具体措施:

  1.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加快实施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支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扩大优质资源,实现普通高中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严格规范高中学校招生秩序,实行公办、民办学校招生统一管理、同步招生,杜绝民办学校跨区域招生、“掐尖”招生等行为。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建立生均拨款制度,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多样特色的高中阶段教育。

  2.稳妥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形成政府、部门、学校三级推进机制。落实投入保障,推进智慧校园项目、多媒体录播教室、实验室和桌椅等设施设备。完善教师补充机制,设立“编制周转池”,有计划的逐年补充教师。开展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上海、浙江、山东、江苏等试点地区经验。确保考试安全,升级改造及建设24个标准化考点。鼓励有条件的普通学校单独或与职业学校联合开设职业技术技能选修课程。积极探索普通高中校际间、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校际间的教师资源、设施设备资源的联动和共享。

  3.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改进科学文化教育,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提升普通高中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水平。深入推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基本完善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建立选课和生涯规划指导制度,有效保障师资和办学条件,形成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

  (五)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主要任务:推进普职融合发展,有序引导初中毕业生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到2025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6%。以市职教集团为龙头,推进普职融通和中高职贯通衔接,促进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地。到2025年力争建成1所省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学校和5-8个优质专业。推进边境地区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鼓励边境县(市)户籍中职学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到2025年,边境县(市)新增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4-6个。

  具体措施: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和课程标准,加强职普融通,构建学生多元成长立体通道。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优化专业设置,对接市场需求,打造“一县一所、一校一品”特色发展格局,形成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优势。做好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以“3 2”为主的中高职人才贯通培养模式,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争取中职“双优”建设计划项目,推动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有机衔接,努力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改善实训条件,多途径、多形式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整合实训基地,与职业学校校际间、与基础教育学校间,在专业、人才、基地等方面资源共享。

  2.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发挥佳木斯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职业教育统筹管理。做好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建设工作。职业院校主动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序开展“l x”证书制度工作,推动中职学校将“1 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和社会服务等紧密结合,鼓励社会人员、在校学生取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健全办学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加强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6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