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任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345”工程(“3”即建设劳动教育、家校共育、文明校园“三个示范校”,“4”即开展立德树人、学生减负、体育健康、美育提升“四项行动”,“5”即落实红色基因传承、绿色生态文明、蓝色高新科技、金色现代农业、银色冰雪文化“五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推进研学旅行实践,到2025年建设10个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研学基地。

  具体措施:

  1.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党史等内容的学习教育,广泛开展以抗联精神、东北小延安精神、北大荒精神和刘英俊、邵云环、张丽莉等英雄模范人物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宪法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

  2.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联动机制。完善全员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德育联动机制。积极开展校内外德育实践活动,完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机制。持续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强化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消费,使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保护生态、珍惜资源、爱护环境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强化对网络游戏、微视频等的价值引领与管控,创造绿色健康网上空间。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加强实验教学,加强科普教育和少年科技普及工作。

  3.构建学段衔接、学科融通的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上好小学及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重点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法治教育、劳动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全面融入,实现学段纵向衔接、逐层递进,学科、课程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合理设计各学段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丰富和落实各学段德育目标,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促进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整合统筹各学段德育课程资源,用好国家统一编写的思政课和政治、语文、历史等学科教材,促进国家、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有机统一,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各级各类教育,形成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积极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和主题教育、仪式教育、实践教育等活动,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4.改进德育评价方式和评价机制。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根据中小学生德育评价指标,将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各级各类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网络化传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指导工作。

  5.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补齐师资、场馆、器材等短板,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 基本运动技能 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健身,了解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构建省、市、县、学校四级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开展体质健康监测、评价、评估,发布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加强和改进体育中考。积极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发展体育特色项目,普及冰雪体育运动。加强青少年学生军训。

  6.全面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艺术审美体验 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严格按照课标实施美育课程,保证美育课时,分学段落实音乐、美术等教学内容和目标,创新美育教育模式。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高中阶段丰富审美体验,开阔人文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广泛开展校园艺术节、书画作品展、工艺作品展等活动,展现学生美育学习成果。完善美育评价机制,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24年将美育纳入中考。加大对美育功能室及场馆的建设和投入力度,配齐配强乡镇中小学美育教师,关注美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部门协调机制。

  7.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每个学段的内容、要求和形式,调整优化综合实践课程设置,其中劳动教育课时占比不少于50%。创新劳动教育形式,统筹家务劳动、校内劳动、社会劳动,形成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实施“最美劳动实践过程”,开辟不同类别的劳动基地,创建一批劳动教育的示范区、示范校,为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践活动提供保障。

  8.推进研学实践教育。结合抚远市黑瞎子岛旅游区、汤原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桦南百年蒸汽火车旅游区、富锦万亩水稻公园等旅游资源,发挥佳木斯侵华日军罪证陈列馆等国家和省级研学基地的作用,面向中小学生提供各类研学实践活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6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