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是持之以恒抓改革,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的五年。统筹推进“三块地”改革,代表全省为国家土地制度改革和修法提供实践支撑,任民镇被确定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国试点乡镇。全力推进医疗领域改革,实行药品零差价,累计投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偿资金9000余万元。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全部实现电子医保即时报销,结算刷卡量绥化第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1116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70类小微市场主体实现“证照联办”。基层审批服务改革纵深推进,政务外网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乡镇可网办事项69个、街道可网办事项63个。诚信试点改革成效显著,建设全省唯一县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排名跃升全国前百。2021年,探索推行“1440 60”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
——这五年,是从严从实抓作风,服务效能持续提升的五年。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构建起权责更加清晰、执行更加有力的组织架构。政府法治建设持续走深做实,“七五”普法成效显著,全市上下学法、用法、守法、司法、执法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坚持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93件、政协提案145件。2021年,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60项重点民生项目全部办结,解决民生问题1137个,满意率达到97%;将“领导干部走流程”变为“领导干部办流程”,打通办事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及时办理“12345”群众咨询、求助事项12.1万件次,满意率95%以上。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市志档案、妇女儿童、审计统计、双拥慈善、扶残助残、电力通讯、人防供销、气象外事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所有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衷共济、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安达发展的朋友们,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畜牧业优势发挥不明显,种植业结构单一,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不大。二是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偏少,主导产业竞争优势未得到充分释放。三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消费外流,被“虹吸”现象明显。四是城乡发展不均衡,乡村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欠账较多。五是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服务水平不高,与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六是政府债务已到集中还款付息期,财政支出压力巨大。面对以上问题,我们不回避、不逃避、不推脱,在下步工作中,将以更大的决心、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举措全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和目标
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安达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对我市今后五年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工作要求进行了系统谋划、统筹安排,明确提出了“一个突破、两个翻番、三个高于、四个争创”目标,新一届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把这一发展目标贯穿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对龙江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绥化市重要决策,按照市委“双1234”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宗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走好“改革、改进、开发、开放、升级”路,打好“兴工、营城、活商、富农、惠民”牌,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安达建设新征程。
今后五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县域经济晋位赶超。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和8%。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跨入全省前五行列。
——乡村振兴加速推进。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90万亩以上,力争建设高标准农田44.6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0亿斤以上。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10个、家庭示范农场10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50万亩。到2026年,引进乳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5家以上,力争乳肉食品总产值突破200亿元。高标准编制乡村规划,有序推进“空心屯”腾退,整合政策、资金向中心村集中,打造1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全面改善村容村貌。
——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坚持“注重投资强度效益、注重土地节约利用和科技含量、注重财政贡献率、注重链条式发展、注重招才引智、注重打造政策洼地”的原则,围绕“染料、医药、农药、日化、新材料”等产业建链、补链、延链。研究与大庆共同辟建“油头化尾”协同发展示范区,推动化工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发展。到2026年,年均签约产业项目60个以上,化工产业年产值达到600亿元。积极争取新能源指标,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下游产业。到2026年,新能源产值达到40亿元。
——商贸物流集聚发展。扶持盘活实体商贸,启动运营大型商贸综合体,打造特色商业街。发展“短视频 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形成“线上 线下”特色商圈。重启北方商谷国际物流城,跟踪对接锦州港物流城项目,规划打造铁西哈欧班列国际物流城,形成“东、中、西”三个物流城竞相发展格局,构建辐射东北亚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到2026年,力争商贸物流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