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16日在辽中区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长 卜世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22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2年是辽中区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辽中撤县建区以来困难最多、压力最大、挑战最突出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到辽宁、沈阳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年来,我们坚持“三个坚定不移”,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打赢多轮疫情防控歼灭战、攻坚战,确保一方平安,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持续向上向好态势。
一年来,我们狠抓项目“谋立推建”,亿元以上签约和开复工项目连续三年突破“双百”目标,“近海壹号”“健康驿站”开启辽中项目建设加速度,中俄经贸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综保区近海园区进出口业务创历史新高。
一年来,我们探索片区开发新机制,引入国企、央企和社会资本参与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沈金铁路近海站等重点项目建设,重组盘活“美加工业园”“朗润园”等低效用地项目,开发区融资模式、开发模式、管理模式实现新的突破。
一年来,我们系统推进生态治理,完成水源地、居民区、主要河流禁养区划定,规范畜禽养殖业发展,源头整治黑臭水体,四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高质高效完成环保督察令整改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动融入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格局,完成开发区系列规划,制定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沈阳城市副中心两个实施方案,“四个融合”规划体系、“一核三区”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预计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增长4.3%。其中,税收收入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650元、23550元。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持之以恒促转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企业转型取得新进展。中化化成再生资源(二期)及国华风电新能源等67个重点工业项目开复工建设。银丰铸造环保升级改造等33个增资扩产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辽宁沃特专用车获工信部准入许可。正京线缆等14家企业晋升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52家。远程摩擦等12家企业荣获辽宁省“专精特新”荣誉,辽宁增材等2家企业获“揭榜挂帅”资金400万元。服务业增长跑出新速度。传胜仓储物流等19个项目开工建设,商品房销售14.2万平方米,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6%。外贸拉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实际利用外资1451万美元,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12.6亿元。综保区中欧卡车航班开通运行,近海园区进出口业务实现倍增,总货值达10.08亿元,同比增长247.7%。产业链培育迈出新步伐。昊明禽业项目投产运行,农大禾丰等8个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善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进行试生产。“一岗四堡”开启“农旅康养”融合发展新局面,汉夏中草药园、潘家堡油菜花海和稻田画等项目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
(二)攻坚项目稳增长,发展要素加快集聚。项目攻坚全速推进。全年举办3次“发展攻坚年”项目集中开工行动,近海壹号总部基地等11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昌盛电器等49个项目竣工投产。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亿元以上项目签约121个,落地81个。引进飞地项目22个,争取奖补资金3650万元。惠企服务精准有力。发放“春风送暖”惠企“政策包”4000份,兑现企业退税1.5亿元,落实惠企政策奖补资金2740万元,帮助中小企业贷款1.69亿元,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29%。偿还拖欠企业账款1800余万元,在全市首家实现动态清零。探索“拿地即开工”模式,快速办结106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手续。投入1.2亿元实施近海经济区道路、排水等14个基础设施项目。项目要素全面保障。完成申信金墅花园项目等9个地块征收工作,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土地651.3亩、闲置用地135亩,全年出让土地2417.2亩。精准推进“三争取”,争取中央、省55个项目,到位资金6.08亿元。谋划包装8个新增债券项目共35.93亿元,区医养中心项目实现辽中专项债券“零的突破”。
(三)夯基提标强“三农”,乡村振兴稳步推进。保供基础不断夯实。完成市级千亩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项目,实施保护性耕作16.4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17万亩,粮食产量达11亿斤。生猪、肉牛出栏量持续增长,肉蛋奶鱼总产量达到33.6万吨。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东北牛都(沈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年屠宰10万头肉牛加工项目开工建设,芃泰牧业肉牛小镇项目加速推进,广发源米业等13家企业完成大米精深加工升级改造,禾禾盛发米业等5家企业晋升市级龙头企业。刘二堡镇获批国家级产业强镇,大黑镇被评为市级电商镇,后岭村等7个村被评为市级电商专业村,鸿腾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获评市级农业电商品牌企业。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清理“空壳社”234家,441家农民合作社纳入国家合作社监督系统。成立10家村级供销社。农村集体经济清理整治行动收回资金593万元,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完成3633万元,持续名列全省首位。“政银担 保”提供金融服务3.2万笔48亿元,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乡村面貌不断改善。建设59个省级美丽宜居村、66条美丽庭院示范街、1810户美丽庭院,新建和整改农村户厕1525座,新建和维修村内道路306公里。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建设23个数字化社会治理示范村,完成1个数字化设施蔬菜棚区。“两邻”理念融入乡村振兴,依托产业项目筑牢防返贫底线。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行政村达9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