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金湖督察整改见成效。升金湖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西南部池州市境内,总面积33340公顷,是目前安徽省唯一的国际重要湿地,也是目前全省唯一以珍稀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中国鹤湖”之称。然而,沿湖群众逐湖而居、逐湖而渔、逐湖而耕,导致升金湖生态环境恶化,越冬候鸟从每年的8万只锐减到3万只。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指出,保护区存在养殖面积过大、水质下降、核心区及缓冲区违法违规建设等突出环境问题。如何解决历史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原分属市区县三方管理的升金湖主湖面收归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统一管理,下定决心、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推进升金湖退渔还湖、退耕还湿,让生产生活与升金湖生态保护协同共生。目前保护区水质稳定在ⅲ类,越冬候鸟数量逐年增加,2021年已超过了10万只,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1种。同时,通过村、组将集体的圩口和农户承包土地流转,获取生态效益补偿金,有效的解决了因灾“五年两不收”的困境,村组集体经济收益大幅度提升,农户收益有保证。推进司法执法联动,设立升金湖保护区生态检察工作站。

  经济开发区(香隅化工园)浅层地下水污染趋势得到遏制。2019年由于东至经济开发区浅层地下水污染问题严重,且整改后仍未彻底解决,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对该环境问题实施挂牌督办。针对存在的问题,东至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推动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在认真征求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东至经济开发区浅层地下水污染问题整改工作方案》。采取污染源源头控制、风险管控措施及地下水污染治理工程和长期监测相结合的总体策略,采用原位阻隔 抽提处理 达标排放 原位化学氧化的组合技术对浅层地下水进行治理,阻止污染扩散和迁移。截止到2022年东至经开区收集池内化学需氧量稳定在200以下,入江口水质一直稳定达标,环境风险可控,对周边水环境不造成影响,浅层地下水止水帷幕(阻隔)工程已完成施工,完成河沟两侧绿化提升工程。2021年以来,东至县经开区持续加大地下水抽提量,强化监测监管,河沟浅层地下水水质已逐步趋于稳定,河沟入江排口水质稳定达到地表五类水标准。

  2.6.3生态空间格局不断优化

  严守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根据《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东至县县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1035.73km2,占东至县国土总面积的31.87%,主要分布在东至县尧渡水源地、东至紫石塔县级自然保护区、东至县龙江水源地等区域。根据红线管控要求,东至县确立了生态保护红线优先地位,相关规划编制及项目实施以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控要求为前提,严格责任追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强化“三线一单”空间管控,优化绿色发展格局。按照国家和省、市“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方案,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空间,切实落实环境管控单元差别化环境准入清单,把好污染控制源头关。根据池州市“三线一单”编制文本,东至县生态空间面积2108.72km2,占比64.88%;全县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区7个,面积2213.88km2,占比68.1%,重点管控区3个,面积182.50 km2,占比5.6%,一般管控区1个,面积853.65 km2,占比26.3%。

  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县领导亲自部署,分解目标任务,建立自规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技术服务单位具体操作机制,多次召开“三区三线”划定工作部署推进会、“县四大班子”专题会,主动作为、担当善为,为划定工作开展提供强力支撑。划足划实耕地保护红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划清划准生态保护红线,保证生态功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划优划好城镇开发边界,突出重点保主保重,优先保障民生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大项目,用好用足有限规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紧盯“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的项目梳理、数据汇总、成果论证等关键环节,压紧压实责任、细化实化举措,截至目前,东至县“三上”划定成果已经市级数据库核查,一次性顺利通过,并报省厅审核,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对接、上报。

  立足“多规合一”,在全县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县政府印发《东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开展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工作,完成《东至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报告》并上报成果至省自然资源厅一张图系统,先后开展《东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实施评估、《东至县县城总体规划(2016-2030)》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对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客观评估,总结实施经验,找出存在问题,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基础。

  指导乡镇开展村庄规划编制或修编工作。完成了东至县234个行政村初步村庄分类,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调研,启动部分已编制村庄规划的评估工作。完成尧渡、东流、大渡口、香隅等四个镇(含开发区)共10个片区1380.2313公顷(合计2.07万亩)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均经市政府批准和省厅备案。启动香隅、大渡口、洋湖、张溪等乡镇空间规划编制,先行将香隅镇香泉村、漕东村、花山村及洋湖镇奠龙村等10村作为代表性村庄,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

  2.6.4生态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业机械化率达81.2%。组织制定并实施东至县“1 4 n”产业三年提升行动,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突破口,夯实乡村产业基础,实现食用菌种植规模达6900亩,总产量12.8万吨,产值突破12亿;茶园总面积12.3万亩,可采面积10万亩,其中新建1660亩;黄精在地面积达4840亩;鳜鱼养殖面积达到1.26万亩、产量3920吨;瓜蒌种植面积达2万亩,卢氏牌瓜蒌籽获国家驰名商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创新产业形态。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1家、省级2家,全国美丽休闲乡村1家;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71家;洋湖镇、东流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正在建设中;东至食用菌首批入选省“158”工程一县一业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加快农业产业发展载体建设。推进省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东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启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食用菌重点县项目创建。成功申报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洋湖镇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强镇,省级东流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创建。香隅镇漕东村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木塔乡梓桐村、花园乡源口村入围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东至云尖、东至黑木耳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全县“三重一创”项目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7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8%,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1%。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通过国家绩效评价,汉唐电子商务集聚区获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称号。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1亿元,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4项,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66件。全县初步形成以生物医药和化工新材料为首位,以智能装备制造、袜业服装箱包、绿色食品加工、新型非金属材料为主导,以大健康、大旅游、大数据产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补充的“1 4 3 1”的产业体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尊龙凯时注册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55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