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

  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营造敬老、养老、孝老、助老的良好氛围,根据《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镇江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丹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养老服务取得成绩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深刻把握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特征、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要求,围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着力强化制度设计、优化政策环境、健全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创新,基本建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融合、信息为辅助”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养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服务质量持续提升,较好地满足了全市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养老服务政策制度不断完善。为提供更加丰富的养老设施资源、激发养老产业发展和规范养老服务过程,“十三五”期间,先后制定出台了《丹阳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丹阳市镇(区、街道)级“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暨“残疾人之家”建设实施暨运行方案》《丹阳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丹阳市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实施细则(试行)》《 丹阳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做好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内医疗服务的通知》《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等制度性文件,其中《丹阳市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实施细则(试行)》是镇江市首家制定出台的综合监管实施办法。各项制度性文件的出台,解决了部分养老服务的“痛点”“堵点”问题,有力地推进了养老服务健康发展。

  养老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在养老保险方面,老年人参保意识日益增强。截止“十三五”末,全市老年人参保率达99%以上,全市2249名特困供养老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城乡低保对象中6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保障标准额的10%增发保障金,低保对象中的70岁以上老人保障金增发20%。“尊老金”发放机制越发完善,5年共计发放10384.315万元。老年人安康关爱行动实现了全覆盖,5年共计总理赔金额超过3000万元。

  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设施不断完善,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7张。截止“十三五”末,全市备案养老机构共39家,总床位4205张,其中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占比65%,护理型床位占比60%;已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97家(省级示范型12家),老年人助餐点100家,虚拟养老院1家,智慧养老服务平台1个。

  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作为江苏省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市,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支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政府为困难、高龄老年人提供免费的居家上门服务来发动更多有条件的社会老人自费购买。建成了“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丹阳市智慧养老服务指挥中心,直接服务居家老人22700名。建成了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实现了对全市养老服务行业的监管、组织、指导、服务和培训。形成了医养融合格局,全市所有的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均与就近的医院、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了《医疗合作协议》,护理院列入医保定点单位管理。

  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养老机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培育了“善德”“丹凤”“红叶”等自有的养老连锁品牌,市老年公寓和红叶颐馨园先后荣获江苏省示范性养老服务机构称号。重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和技能考核鉴定工作,不断加大对专业养老护理员的补贴力度,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培训率达100%,持证上岗率达到85%以上。

  养老产业活力持续增强。依托丹阳市制造业优势和人文生态环境优势,近年来在养老产业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深入推进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全面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行备案管理办法。着力推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养老服务设施,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化改革,截止“十三五”末,全市13家公办养老机构中有4家实现了公建民营。按照“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服务外包”的原则,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实现了全市居家养老服务第三方运营。

  “十三五”期间,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与全省养老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短板与不足依然存在: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不够均衡,老年群体亟需的各类便捷、优质、价格适中的养老服务资源供给尚不充分;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农村养老服务能力相对薄弱;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水平不高,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较为薄弱,养老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还需加强;管理体系有待健全,养老服务机构应对传染病流行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能力仍需加强;在推动养老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方面有待进一步发力。

  二、“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窗口机遇期,形势变化复杂,挑战和机遇并存。

  (一)面临的形势

  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60岁以上老年户籍人口22.3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8%,远超全国和全省平均老龄化水平。其中,全市80岁以上老年人约2.84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3.9%,“空巢”老人约4.12万人,失能失智老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10%。预测到2025年底,丹阳市户籍老年人口数将达25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例将达到30%,即将达到深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服务需求层次化日趋呈现。“十四五”期间是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阶段,老年人的需要呈现从保障生存型向品质生活型、从日常必需型向享受发展型和从接受照顾型向寻求社会参与型转变的特征。同时,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75周岁,随着高龄老年人数量增多,老年人的带病率、失能率不断上升,全社会对于生活照料、社会支持、康复护理、长期照护、老年医疗等专业化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加。这需要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尊龙凯时注册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0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