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支撑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为数字漳州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一、加快5g网络建设

  统筹推进“5g 光网”双千兆城市建设,启动实施全市5g基站建设专项规划,鼓励支持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和广电网络集团打造高质量5g网络,实现全市党政机关、商业金融、园区景区、交通枢纽等城市核心区、中心城区的深度覆盖和重点县城的连续覆盖,以及有条件的乡镇延伸覆盖。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系统应用。推动老旧小区、重点村镇开展光纤网络升级改造,提升农村光纤网络覆盖水平。

  二、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

  依托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行业)。加快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面向重点行业、区域和领域的特色专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食品、石化、特殊钢、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应用广度和深度、全方位赋能产业链升级,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研发设计、协同制造、企业孵化提供支撑。

  专栏1 工业互联网建设

  漳州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推动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向上与国家顶级节点对接,向下为企业分配标识编码解析,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共用。重点建设石化、特殊钢铁、装备制造三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转型发展需求,为产业供需对接、研发设计、协同制造、企业孵化提供信息支撑。

  三、建设泛在互联的物联感知体系

  统筹市区业务感知设备建设需求,将泛在感知设施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部署,建设各类边缘智能感知设备、多功能智能杆、ai智能摄像头。推进城区感知设备智能化改造,建立智能感知设备信息标识、数据和接口标准规范。在有条件的重点区域开展地下立体空间设施信息采集及智能监测感知设施布设工程,实现车辆、人员等位置及轨迹“被感知、被追溯”,逐步构建全域感知,为数字孪生城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专栏2 物联感知体系建设

  视频监控:推进各类视频监控建设,强化社会视频数据联网整合,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视频资源在应急处置、治安防控、综治治理等方面的深度应用。

  道路感知:加强国省道和县道重要路段、桥梁和隧道运行的全面感知能力建设,提高各类安全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初步实现对重要干线公路基础设施实时智能感知和趋势预测,不断提升重要干线公路管理便利度、安全度和广大群众出行满意度。

  四、打造全面融合的政务网络体系

  完善政务网络体系。按照数字福建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优化升级政务网络体系,完成政务网络ipv6改造,构建高速互联、横向到边的电子政务“一张网”,实现全市政务业务“一网畅行”,为“一网统管”打下坚实基础。

  增强应急通讯网络服务能力。在充分整合消防救援、地震、森林消防等存量通讯网络基础上,组建天地一体应急通讯网络,构建“全面融合、全程贯通、随遇接入、按需服务”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五、建设集约统一的大数据中心

  加快数据中心建设。建设漳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实现全市政务数据跨部门多层级共享,提升区域政务服务能力。支持漳州云计算中心面向厦漳泉、潮汕区域拓展云计算业务。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数据中心,引导电信、移动、联通等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多方参与投资建设大数据中心及容灾备份中心。

  加快实现ai服务中台能力。构建集数据融合、应用协同、集成和开发服务于一体的ai中台,支撑各部门业务应用智能化升级。建立知识图谱管理平台,实现静态三维可视化向智能动态可视化转变,为城市相关业务应用提供准确、及时的智能资源融合服务,支撑漳州市智慧应用的规模集成、统一部署、弹性扩展。

  专栏3 市级统一大数据中心建设

  漳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漳州市政务数据中心及云计算平台,全面扩容政务云资源,加速业务系统的部署,提升软硬件资源的利用率,为漳州市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持续、可发展的支撑。

  容灾备份中心:建设同城容灾备份中心,满足部署在政务云平台上的部门系统与相关行业机构系统的联通和资源调度需求,确保灾害发生时核心业务系统可以快速恢复,保障关键数据不丢失,提高全市数据灾备能力。

  六、建设高水平新型“城市大脑”

  构筑漳州“城市大脑”。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打造覆盖城市治理、社会治安、商事管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环境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1 n”城市运营和应急指挥平台,提升城市运营管控、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和科学决策水平,高水平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支持引导县城开展智慧化改造,打造一批新型城镇化数字化应用。

  专栏4 城市融合管理支撑建设

  城市大脑: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基础,以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特征,以智慧医疗、智慧公安、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为主要建设内容,分两期建设智慧城市大脑,进一步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社会综合治理能力。

  第四章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政务流程全面优化、系统再造,强化政务信息系统集约建设,实现跨层级、跨市县、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一、提升政府数字化共性支撑能力

  建设完善政务数据共享体系。按照数字福建统一部署和“应汇尽汇、实时全量”原则,开展公共数据资源汇聚,统筹推进政务数据跨部门、多层级汇聚共享和“一源多用”,升级完善漳州市数据汇聚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基础数据资源库,全面推进公共数据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面向全市提供数据治理基础技术工具,建设融合开放的数据服务能力,促进全市数据治理管控能力提升。

  打造高效便捷的数据融合能力。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和数据流通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政务数据和公共服务数据资源采集、处理、使用、流通等环节机制化运营流程。鼓励开放对于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数据,促进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应用。健全政务数据汇聚保障机制,在部门信息化项目审批、验收、运维经费安排等环节,强化对部门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应用的审查。

  专栏5 政务资源共享支撑建设

  推进政务数据汇聚共享:按照数字福建统一部署,进一步汇聚数据资源,开展数据清洗、去重、纠错工作,形成数据供给与数据服务的良性互动,扩展基础数据库和主题/专题数据库。

  实施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应用省公共数据资源开发服务平台,探索有序开放与民生紧密相关、产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强化公共数据资源供需对接。

  漳州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开展漳州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通过整合漳州市自然资源局现有的业务系统和相关自然资源数据,构建自然资源“一张图”,建成数据更全面、应用更广泛、共享更顺畅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国土空间数据“底图”“底线”“底板”的作用。

  建立广泛覆盖的社会信用体系。整合金融、工商登记、税费征管、交通违法、安全生产、质量监管等领域信用数据,建立跨部门跨区域信用数据交换平台,支撑市场监管、税费缴纳、金融服务、行政审批、政府采购等业务开展。完善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功能,实现与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加强对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和各类专业应用系统的支撑作用,强化信用监管措施,加大对失信主体监管力度。

  二、提升“互联网 政务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一网通办”。推广“全程网办”服务,推进办事资料“一次生成、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围绕医、学、住、行、生、老、病、养等领域,推动与群众和企业密切相关的政务办理“应上尽上、上必能办、办就办好、一趟不跑”。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立多渠道政务服务协同机制,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深化推动“一网统管”。推动“一网统管”建设,深度融合政务数据、社会数据以及物联感知数据,引导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打造标杆示范应用场景,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推进“综合窗口”改革,加快政务服务大厅智能化升级改造,提高老年人、残障人员等群体办事便捷性。通过政务数据整合汇聚共享和电子证照库应用,加强数据有序共享,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升级。

  专栏6 数字化政务服务

  政务服务:拓展“漳州通”app服务广度深度,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的掌上办、自助办、智能办,实现服务由粗放向精细的转变;加强12345服务热线与“互联网 监管”等平台的对接和数据协同,强化优化12345综合咨询投诉统筹协调和对外服务功能;深化市、县区行政服务中心智慧化建设,因地制宜拓展智慧应用,实现95%以上个人事项和80%以上法人事项可通过手机和自助服务终端办理。

  放管服服务:建设营商环境动态监管平台,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进行业准入审批改革,探索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的“一企一证”模式;分级分类各项政策,实现政策精准推送、一次兑现、主动帮办。

  优化提升智能化政务服务。依托福建省“互联网 监管”平台,建立跨部门、跨层级风险信息与执法线索共享模式。以数据互联互通和平台支撑为基础,推动对城市各类事项的集成化、协同化、闭环化处置,聚焦政府管理难点堵点,应用智能化分析和预警预测手段,形成对城乡各个领域的精准感知、精细治理、精确响应,推动全市各类政务服务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提升内部行政效能。

  专栏7 预警监测建设

  “互联网 监管”平台:依托福建省“互联网 监管”能力支撑平台,建立跨部门、跨层级风险信息与执法线索共享模式,梳理协同监管事项。

  市级宏观经济监测预测平台:对全市重点企业经营、园区运行、产业发展等经济状况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及预警;采集重点产业园区、工业园区信息,监测物业入驻企业情况,加强物业精细化管理;持续更新用地、物业地理空间位置信息,为产业匹配提供数据基础;分析资产交易趋势,强化预警功能,提高辅助决策支撑能力。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程:完成对辖区内燃气、供排水、热力、桥梁、综合管廊等城市生命线工程,城市洪涝、消防、交通、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公共安全,以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领域安全监测感知网络覆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形成覆盖全面、功能完备、业务健全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城市生命线、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和自然灾害等各行业领域感知数据的综合汇聚,建设统一的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和联动处置等功能模块,并以“一张图”形式呈现城市整体运行和风险态势,形成全方位、多层级、立体化的城市风险监测预警平台以及多主体、大联动应急管理协同处置机制,提升城市安全综合风险管控能力。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工程:提供作战指挥功能,突出应急信息全面汇聚、快速展现、上传下达、协同会商、指挥调度、信息发布等支撑能力,建立反应灵敏、协同联动、高效调度、科学决策的应急指挥体系,实现全市应急救援智能化、扁平化和一体化指挥作战。

  加快推进移动办公平台应用。根据省里统一部署使用“闽政通办公app”,以“统一服务入口、统一办公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办公协作”为抓手,覆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贯穿省、市、县、乡、村,形成全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和移动办公模式,提升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协同办公效能,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办公和移动办公。

  第五章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

  以城市大脑为支撑,以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导向,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打造一批跨部门多业务协同的重点领域信息化应用,加快推进民生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一、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

  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共享,实现全市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利用。开展智慧校园创建活动,促进教育专网向基层薄弱校园延伸,实现从基础设施、资源、应用的校园环境数字化,推广面向在线互动教育的“空中课堂”。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构建智慧教育体系。协同推进学位供需情况动态预测,增强辅助决策支持能力,科学、合理布局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和均衡配置能力,推动全市一体化智慧教育能力建设。

  专栏8 智慧教育服务建设

  智慧校园: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推动教学应用、学习应用、资源应用、评价应用、管理应用的智慧化建设,促进教育发展转型升级。

  漳州市教育云平台(二期):构建一体化的市级“互联网 教育”云平台,汇聚教育管理、教育资源、教学教研等各类教育平台和系统的功能,提高运用大数据支撑保障教育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教育治理能力。

  促进社会保障一体化。推行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多渠道提供社保服务,扩大社保业务办理点及办理事项,实现具备下放条件的社会保险服务事项在区、街道政务服务大厅的无差别办理。加快推动异地医保结算,扩大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的数量和范围,完善结算指南和流程引导,保障外来人口异地就医需求。加强对就业供需信息的精准感知,合理布局和引导就业政策及措施制定,开展社保政策智慧解读和精准服务。构建统一的职业数据库,辅助规范劳动力市场。

  专栏9 社会保障信息化体系建设

  疾病预防智能云平台:搭建疾病预防智能云平台,实现城市健康指数实时监控并提供个性化的精准预防建议。

  智慧医院:开展智慧医院建设,优化再造医疗服务流程,利用政府数据探索智能辅助诊断、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提高“互联网 ”健康管理和远程诊疗水平。

  提高住建领域信息化水平。建设全市统一的住房信息平台,全面提升公共住房基础信息和住房公积金信息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全市城市住房基础库和项目库建设,整合各领域规划信息和工程过程信息,为城市建设提供海量、全面、完整的数据服务。推进住建部cim基础平台试点建设,实现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落地。加强建筑行业信用信息管理,提供企业、从业人员诚信信息和项目信息的集成化信息服务。

  专栏10 住建领域信息化建设

  漳州市住建信息化管理系统(二期):包含建设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以及住房租售交易一体化服务平台、住建行业资质审批管理系统、存量房资金监管系统、建设工程消防审验信息管理系统等面向公众及管理者的应用服务平台,配套建设全市建筑和房产档案数字化软件系统升级改造,提升漳州市住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及应用能力。

  建设工程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工程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具备与电子证照库数据对接和项目参建方电子文件编制、内部审批、交互签批、归档报送等功能,推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不动产信息共享平台:市住房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做好与市自然资源局和市住建局的系统对接,实现不动产信息的实时共享,让更多的业务实现“一趟都不用跑”,切实方便缴存用户,提高办事效率,防范骗提骗贷事件的发生,增强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为基础,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未来多维多尺度信息模型数据和城市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支撑漳州市各行业开展智慧cim 应用。

  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重点加快市政基础设施网络化和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智慧社区试点工程,推广应用多功能智慧门牌、智慧门禁、智慧杆,发展智慧管网、智慧水务、智慧井盖等,建设运行城市级公共停车信息平台,支持智能停车等应用。

  增强水利领域数字化能力。强化科技治水,着眼中、远期全市水资源网络监管调度智慧化、精准化需求,在漳州“智慧城市”框架内规划建设“智慧水利”,重点是以全市主要水系和堤库闸坝等水利工程为主要内容,对各类涉水物理要素进行数字化映射,构建数字孪生流域,并通过全方位感知网络进行实时信息交互,对水资源、水工程、水安全情况等进行智慧分析支撑治水决策,实现治水“看得见、看得透、看到底、管得住”。

  提升能源领域信息化水平。重点加快推进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智能电网和智能微电网,提高电力供需精准匹配能力。建设“互联网 ”充电统一平台,实现新能源汽车在一个平台注册,全市统一充电。

  强化物流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加快智慧物流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物流园区仓储、分拣、配送、装卸等设施自动化运作水平,搭建区域级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面向中小企业和新零售的智能物流骨干网络,推广城市智能物流设施、末端配送设施、智能外卖生鲜自提柜等应用。加快古雷港区和招银港区等智慧港口和电子口岸建设。

  持续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漳州数字档案馆)为引领,组织实施数字档案室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各县(区)数字档案馆建设,为全市各级各单位电子档案移交存储利用提供平台支撑。建立漳州市域异地查档跨馆出证系统,推进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不断满足社会各界对档案服务的现实需求。

  专栏11 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

  数字水利:依托政务网、云平台,通过建设、完善、聚合等方式打造“智慧水利3 n”平台,实现“一图看水、一网管水”。“3 n”即“三个层面”“n个子系统”。“三个层面”包括:基础设施层,全市涉水要素监测感知网;智慧中台层,将感知到的数据结合各类水文、水工物理学模型进行智慧化处理,形成治水决策;应用呈现层,建设人机界面通俗易懂、简洁高效的领导驾驶舱(大屏)、移动端等呈现平台。“n个子系统”主要包括:河长制智慧信息管理平台、水旱灾害防御预警预报系统、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系统(结合省水利厅数字水安视频监视系统)、水资源动态监控与调度系统(水资源调度、节水、取用水)等。

  气象监测:优化全市气象综合观测科学布局,推动实现乡镇气象观测全覆盖、普通国省道和县道重要路段广覆盖、农业气象观测广覆盖。构建综合立体大气廓线协同观测网、补强海洋气象灾害监测网、加强卫星遥感综合应用体系建设,提升海陆观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互联网 ”充电统一平台:加大充电设施配建力度,依托城区已建设或规划建设的集中式充换电站,实现全市新能源汽车在一个平台注册,全市统一充电。

  提高其他领域社会服务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旅游数据平台,拓展“全域旅游卡”功能,推动旅游资源、产品、企业等资讯上线,做好线上线下旅游融合,实现旅游监管信息化、智能化。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体育场馆的整合应用,加快推进旅游体育公共服务设施智慧化建设,提升智慧化旅游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公共卫生安全和应急指挥平台,提高远程医疗基层覆盖面,打造数字医疗服务体系。搭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积极发展智慧养老。

  专栏12 “互联网 社会服务”建设

  旅游大数据平台:拓展旅游大数据应用,开发“一张地图游”和“一部手机游漳州”,开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智慧化应用,推动旅游资源、产品、企业等资讯上线,做好线上线下旅游融合,实现旅游监管信息化、智能化。努力打造漳州地方特色旅游网红打卡地,延伸世遗土楼文化旅游品牌价值。

  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推动互联网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支持智能化产品、可穿戴设备以及居家安全、远程看护、移动定位等服务应用,实现健康养老信息、老年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服务转介。

  二、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

  加快交通管理智能化。整合建设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平台,实现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的全面监测、动态监管、协调联动、统筹决策。加快推动移动执法与非现场执法信息建设,进一步完善公路超限检测监控网络,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效能和执法效率。推进汽车、公路、城市道路及其附属设施智能化改造,推进重要路段和重点桥梁隧道运行监测设施建设,加强公路网信息采集能力,提高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启动智慧公路试点路段建设。

  专栏13 智慧交通管控建设

  智慧交通管控平台:以漳州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为依托,加强交通基础数据采集工作,构建交通数据一张图;依托5g等新技术优势加强交通感知及动态监测;积极探索交通领域5g、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工作,增强在交通基础设施管理、交通数据采集、交通视频监控系统、车路协同等方面的应用。

  建设泛在立体的公共安全体系。推进公共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药安全、卫生防疫等领域信息化建设,完善全市公共安全前端智能感知系统,构建立体化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公安大数据智能平台,以大数据应用助推警务工作变革。推进安全生产监管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完善“智慧食药监”,实现监测、检验、溯源、预警、执法一体化,保障食药安全。建设疫情大数据平台,通过完善公共卫生平台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数据采集分析、推广远程诊疗应用等途径提升城市免疫力。

  专栏14 数字化监管防线工程

  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平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全市公安大数据平台分节点建设,通过对网络、云平台、大数据平台、智能应用、安全、运营运维等方面的建设,实现本地公安大数据资源汇聚融合治理,对接部省两级公安大数据平台,以大数据应用助推警务工作变革,最终实现智慧警务的终极目标,拉动全警效能和战斗力。包含建设云计算平台、数据资源池、智能应用、安全防护、视频图像解析、网络升级改造等;各县区公安机关负责前端智能感知设备建设。

  漳州市生态云(二期)平台:结合省生态云平台应用的纵横延伸,完善漳州市生态云天地人一体化“感知一张网”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进一步融合卫星遥感、高密度监测设备、气象、水文、工业生产、互联网等跨行业大数据资源,结合大气、水、土壤、海洋等业务协同场景,构建“查—测—溯—管—治”于一体的数字生态体系,实现从大尺度区域分析向小尺度精细化监管的转变。

  智慧消防:完成市消防救援支队智能接处警系统建设,接入省消防救援总队应急救援作战指挥平台。整合社会单位消防设施设备和视频监控资源,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消防远程巡视、监控系统,强化单位日常消防管理。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居民社区积极推广电气火灾监控等技术设施,降低电气火灾发生几率。推动不具备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的老旧场所、养老机构、文保单位等设置独立式智能感烟探测报警等智能预警装置。

  打造精细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按“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标准,构建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联动的网格管理机制,强化对全市以网格单元为基础的人、地、物、事、组织等信息采集、管理、发布和处置能力。构建监测、修复、培优为一体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立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生态环境全方位管理应用,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促进漳州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落地数据驱动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助力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市域社会治理基础信息体系建设工作,提升、优化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现有能力,打造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cim)基础平台,形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据要素为驱动的精细化社会治理网格。拓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辅决策、智能监管、智能服务、公众参与等应用模块,在市级层面建设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统一的社会治理智能化系统。

  构建共建共治的社区治理体系。加强智能化社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智能安防小区建设,建设开放、透明、精准的新型社区管理和城市治理新模式。创新邻里贡献积分机制,推进5g进社区,开展5g场景式应用。开展特色社区建设,拓展智慧社区与医疗、养老、健康等方面的融合,建设社区医养一体化系统,提高社区养老助残能力。

  专栏15 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建设

  智慧城管(二期):深入推进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环卫、绿化、公园、执法、城市照明、垃圾处理、垃圾分类监管等领域的综合应用;完善智慧城管综合管理系统,建立完善城管综合数据库,构建共享、协同、互通的城管精细化、智慧化大平台;持续推进“大指挥”体系建设,构建全天候实时指挥调度的快速响应机制。

  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按照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要求,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依托市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在市级层面建设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统一的社会治理智能化系统。

  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拓展实战模块应用,结合城乡社区治理“2 n”模式,打造以一平台为核心,两员为主战单位,n个专业队伍协助配合的信息化网格治理模式;推动家庭智能安防系统与社区服务系统、综治信息平台、报警平台互联互通。

  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居民意见反馈和交流渠道,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拓展智慧社区与医疗、养老、健康等方面的融合,建设社区医养一体化系统;构建“政府导治、居民自治、平台数治”的社区治理模式,提高治理效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尊龙凯时注册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97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