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类实施农用地风险管控

  根据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结果,对受污染耕地分类进行风险管控。对安全利用类耕地,由县农业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农用地安全利用方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上传农用地环境信息系统。安全利用类耕地优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轮作、兼作等风险管控措施,阻断或减少污染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农作物,尤其是可食部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针对主要农作物种类、品种和农作制度等具体情况,推广低积累品种替代、水肥调控、土壤调理等农艺调控措施,降低农产品有害物质超标风险。县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施跟踪监测,根据效果及时优化调整安全利用措施。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由县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区域大气、土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因素,对不适宜特定农产品生产的严格管控类耕地,组织提出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的区域,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由县农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计划,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上传农用地环境信息系统。由县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农业等主管部门,对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的严格管控类耕地,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上传农用地环境信息系统。2025年底前,轻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的面积及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完成省、市下达指标。

  4、开展农用地污染治理与修复

  对于需要采取治理与修复措施的,由县农业主管部门组织制定治理与修复方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上传农用地环境信息系统。探索开展耕地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依据农用地详查结果,综合土壤污染类型、程度和区域代表性,在典型耕地污染区开展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工作,分类分批实施受污染旱地、菜地等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针对典型作物和污染物,建设耕地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示范区,因地制宜选择外源污染隔离、灌溉水净化、低积累品种筛选应用、水肥调控、土壤调理、替代种植、秸秆回收利用等技术,综合施策,逐步实现农作物安全生产。2025年底前,完成省下达的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指标。

  5、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加快固废利用处置设施规划建设,按照利用处置能力与产生量相匹配原则,补齐利用处置能力缺口,到2025年,基本实现“固废不出县、危废不出市”。促进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严格控制新建、扩建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区域难以实现有效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项目,强化水泥、采矿等行业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到2025年,初步形成废弃产品逆向回收体系。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污泥和一般工业污泥综合处置能力,推进一批污泥资源化处置项目落地。各乡镇要布局建筑垃圾转运调配、消纳处置和资源化再利用设施,鼓励就地就近回用。推广装配式建造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加强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积极倡导“光盘行动”,全面实施限塑令。到2025年,全县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强化危险废物安全管控。强化危险废物产生、利用、转移、贮存、处置过程的监管能力,加大违法处置的打击力度。完善医疗废物收集网络,提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艺,提升重大疫情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应急保障能力。

  专栏3 土壤、固废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

  (一)土壤现状调查与评估项目

  开展望江县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估,编制望江县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提升环境监测能力,配备相关土壤采样监测设备,配备相关人员并进行培训。

  (二)畜禽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工程

  实施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改造升级、畜禽粪污治理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等重点工程。

  (三)医疗废物收运体系建设及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医疗废物收运网络体系,确保做到辖区内医疗废物源头的全覆盖,包括社区门诊、卫生所等,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后、统一委托处置。

  (四)综合利用工程

  实施望江县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工程,到2025年,完成县域所有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望江县城工程渣土消纳场,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

  (四)优化生态保护修复体系,丰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围绕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目标,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自然生态保护的运营管理和监督评价机制,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稳固生态格局安全,提升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健康,实现生态空间优化,丰富优质生态产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1、构筑生态安全格局,筑牢生态安全网

  以山地、水网、路网为基本空间结构,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保护、生态廊道和城镇生态服务绿地建设,构筑生态安全格局,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健康与完整,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适度集中,突出优势,点状开发,有序推进的原则,规划建设生态主体功能区,明确重点生态功能区边界、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以工程和项目为支撑,强力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创新生态治理模式,实行生态治理与景区开发相结合,生态恢复与新村建设相结合,污染治理与旧城改造相结合,环境整治与产业转型相结合的“新模式”,大力发展林产经济,以生态产业的全面发展促进生态体系建设,使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

  2、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多样性

  强化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等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深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提升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保护和培育森林生态系统。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进行林地用途管制,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大力推广特色经济林,积极发展林牧、林禽、林药、林菜等林下经济,培育花卉苗木产业。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有效增加森林碳汇。加强林政执法、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完成市下达指标,并不低于16.10%以上。

  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望江县大部分地区属皖江沿岸湿地保

  护与洪水调蓄生态亚区,该生态亚区是长江安徽段沿岸主要湖泊湿地分布区,也是皖江两岸洪水调蓄最重要地区。该区敏感性较高,应注重环境污染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以及土壤污染问题。该区发展方向是以实行退田还湖工程,建设长江流域洪水调蓄特殊生态功能区为重点,加强城镇环境的综合治理,严格控制“三废”污染,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退耕还林,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加强植树绿化、封山育林,保持水土,防治泥石流灾害;保护古树名木、文物古迹、河流水体及水源地;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禁止开山采石、挖沙取土等经营活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尊龙凯时注册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03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