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提升学校美育
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艺术审美体验 艺术专项技能”的教学模式,改进美育评价。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特长。以舞蹈、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为重点,构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美育格局。充分挖掘剪纸、霸王鞭、太平鼓、萨满舞、二贵摔跤等我市非遗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进一步丰富中小学生“双减”后周末及节假日的课余文化生活。
5.加强劳动教育和校外实践活动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化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把劳动教育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大中小学校普遍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按照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原则配齐劳动教育教师,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健全完善劳动教育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研学实践基地建设,推进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组织开展研学基地、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劳动教育试点学校创建活动,挖掘校外教育资源供给,拓宽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及资源利用。深入开展劳动教育评价综合改革,推动将学生劳动参与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二)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提质
落实《“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审批制,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深入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加强居住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到2025年,公办幼儿园占比达5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以上。
1.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
加大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力度,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增加生均拨款,坚持普惠优质导向,提供优质学前教育学位。规范学前教育管理,支持内涵式发展。切实加强幼儿园内涵式发展,通过教育科研、园长培训、教师培训、管理创新、特色发展等方式,促进幼儿园内涵式发展。持续关注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入园问题,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加大资助力度,让每个适龄儿童享有均等且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2.努力提升学前保教质量
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以农村幼儿园和城镇薄弱幼儿园课程实施能力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全市幼儿园课程保教质量提升。在幼教共同体帮扶基础上,发挥公办园和优质民办园的示范作用,激发本土幼儿园自觉求新求变,不断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深入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大力推广安吉游戏典型经验,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3.加强学前教师队伍建设
健全教师培养机制,扩大本土高素质幼儿教师培养规模,充实学前专业教师队伍,确保承德学前教育质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全面提升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综合素质和科学保教能力,建立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健全培训课程标准,分层分类全员培训。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持续释放发展活力。严把从业准入关口,专任教师持证率达100%,保育员持证率达到100%;加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坚持办园底线思维,深化落实园长负责制;强化绩效考核,通过一园一方案加强过程性评价,形成以制度管人的常态化管理机制。
4.强化财政投入保障
确保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到位。依法依规落实公办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实施偏远乡村公办园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争取公办园中非编教师待遇达到省定标准;民办园参照当地公办园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保证教师工资收入至少不低于上一年度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年收入;各类幼儿园依法依规足额足项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制定并落实公办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力争逐年提高。
(三)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健全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继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学校、群体之间差距。实施城镇学位扩容行动。深化义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完善学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探索集团化办学,鼓励采取学校联盟、强校带弱校、委托管理、“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健全义务教育入学联控联保工作机制,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完善随迁子女同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保障机制。组织实施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零拒绝”。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全面促进融合教育。到2025年,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优质均衡县比例达到20%。
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加大对教育薄弱地区和学校的支持力度。积极稳妥地调整中小学布局。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推进办学条件改善,建设智慧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全面推进“互联网 义务教育”模式。发挥优质学校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偏远薄弱学校下沉,畅通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共享渠道。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形成合作共享机制。进一步提高民办学校的办学标准,实现经费投入标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配置标准化和教育信息标准化。
2.大力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加快补齐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短板。落实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标准,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完善乡村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实施老校长下乡、银龄讲学等支教计划,实行高级教师、名师、特级教师到乡村学校3至5年定期支教的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