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一是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全面推进“七有”“五性”落实。提供“早晚弹性办、午间不间断、周末不打烊”的延时服务,完成婚登大厅无障碍设施改造,成功创建4a级婚姻登记机关。建立“三师一员”调解机制,成立“婚登婚检孕优一站式”服务站。启动殡葬领域社会化改革,着力打造同地区发展环境相融合的生态陵园。推行绿色殡葬文明风尚,做好殡葬系统重大节日期间服务和保障工作。加强孤残儿童权益保护,实施儿童福利院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开展“希望之翼”困难残疾职工救助项目。加强福彩站点管理,建立普惠型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实施困境儿童精准化社会保护工作。建立残疾儿童监护和低收入家庭儿童养育津贴制度、婴幼儿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建立接单、批转、派单、处理、答复、督办、追责以及一把手“五个亲自”抓接诉即办的工作机制。二是不断提升慈善水平。加强捐赠站点和慈善超市建设与管理,推进慈善捐赠日常化、全民化。大力宣传慈善文化,开展“中华慈善日”活动和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农村活动,弘扬慈行善举。搭建“救助 慈善”平台,对政府救助范围外的困难群体,及时联系慈善组织给予救助。打造基层公益慈善平台,壮大慈善类社会组织,支持和引导慈善组织围绕困难群体开展扶贫济困、赈灾救孤、扶老助残、助学助医等慈善救助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公益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加强慈善组织监督管理,严格信息公开,打造阳光慈善。

  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北京进一步深化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重要机遇期,也是门头沟区推进生态涵养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转型发展期。门头沟区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对民生保障、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再是简单托底数、满足基本需求,而是要抬基数、实现高品质生活。这就迫切要求加快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空间布局调整,实现民政事业发展与门头沟区功能定位、人口变动和产业布局相匹配,提升服务供给的效能。

  (一)发展机遇

  首都对民政发展有新要求。伴随着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推进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北京进入了减量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新阶段,市民需求也呈现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的新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为门头沟区紧扣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聚焦“七有”“五性”需求,谋划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提供了新机遇。

  门头沟发展对民政工作有新部署。门头沟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区“十四五”规划提出:“将门头沟区建设成绿水青山的生态之城、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底蕴深厚的魅力之城、向善尊贤的人文之城、有序包容的和谐之城”,将促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更加合理,实现民政公共服务快速发展,持续提升回应群众“七有”“五性”需求的能力,为区域民政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法治建设为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民法典》与民政直接履职有关或履职需要关注的条文达73条,涉及民政监护、老年人权益、社会组织、基层治理、婚姻登记、收养等六大领域。《慈善法》《志愿服务条例》明确规定了民政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责。《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法行政、依法履职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二)面临挑战

  数量不足,民政供给能力无法满足需求。政府财政整体规模有限、社会资本参与不足的现实条件,使民政服务设施面临土地空间资源稀缺、项目落地困难、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困境,民政基础设施“硬件”存在短板,无法满足门头沟区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需求。

  结构失衡,服务民生“七有”“五性”需求仍有差距。门头沟城区与山区民政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供需不平衡,山区居民居住分散,民政服务设施需求较少,供给充分;城区居民密集,民政服务设施需求较大,供给紧张。门头沟区承接一部分中心城区疏解的功能和人口,加大了区域民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压力,使现有条件依然难以满足群众在养老、困难帮扶、社区服务、婚登服务等方面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和安全性的诉求。

  品质不高,与现代化标准要求存在短板。与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给民政事业发展带来的重大契机相比,民政实现方式相对传统,现代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不足。“十四五”时期,需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契机,推动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民政业务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的总体设计,提升民政工作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精准服务、精准管理的能力水平,要面向民生保障、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让科技驱动发挥效力、释放潜力。

  第二部分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守“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生态涵养区主导功能,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按照“七有”“五性”要求提升民生福祉,着力促进社会公共服务包容发展、均衡发展、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覆盖、群体覆盖,使城乡居民有更多安全感、获得感,全力打造绿水青山、产城融合、宜居宜业、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山城,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夯实基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1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