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5日在习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冉崇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较好完成了县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成效。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科学精准落实防控举措,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和防控工作机制,投入8000余万元提升防控能力建设。全县4000多名党员干部、1300多名志愿者同心战“疫”,先后选派1288名党员干部、医务人员、公安干警逆行出征,驰援上海、重庆、贵阳、播州等地,顺利完成贵阳、桐梓风险人员转运隔离任务。在“新十条”政策实施前,实现了本土阳性病例“零发生”,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0.16亿元、同比增长3.9%,总量和增速均排全省高质量考核48个п类县中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排全市第2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5%,排全市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6亿元,同比增长1.7%,排全市第1位;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完成112.49亿元、同比增长66.0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4.65亿元、同比增长48.33%,排全市第1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32.8%、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214元、同比增长5.8%,排全市第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12元,同比增长7.5%,排全市第1位。gdp增速连续21个季度排全市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排名从第95位提升至第85位。

  ——重大风险有效防范化解。探索创新债务风险防控“五步工作法”,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巩固拓展“234”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有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降”,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一年来,我们攻坚克难、顶压前行,重点抓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抓实产业发展,经济基础更加坚实。工业经济协调发展。牢牢抓住白酒“产业化、规模化、品质化、品牌化”发展,同步推动煤、电、包材、页岩气扩量提质。习酒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全县白酒产能达17万千升、产量突破15万千升,实现白酒销售收入306.9亿元。突出抓好习酒“十四五”(一期)1.8万吨、茅台201厂3万吨、茅台同民1.2万吨等省市白酒重大技改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66.47亿元。不断延长拓展白酒产业链条。温水、二郎包材配套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红官窑陶瓷项目建成投产。招商引进武汉奋进白酒智能装备制造项目,签约订单1.98亿元。大力推动煤炭产业技改扩能,东枫、兴隆煤矿复工复产,木担坝煤矿完成采掘面智能化改造,生产原煤350万吨。全力做好电煤保供,累计发电66亿度。温水至县城天然气输气管线全线贯通,新探明页岩气储量330.48亿方,页岩气产量突破5000万方。农业产业提质发展。抓实抓牢粮食安全和抗旱保收,复耕撂荒地2.07万亩,改种补种荞麦、油菜等农作物5.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9万吨以上。大力推动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出栏肉牛4.82万头、麻羊22.05万只、生猪81.54万头,订单种植有机高粱13.25万亩,种植蔬菜43万亩,发展竹笋、花椒、食用菌等林下经济83.2万亩。新增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级龙头企业3家、绿色食品认证2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9%。德康农牧公司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称号。隆兴镇新光村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旅游产业恢复发展。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培育涉旅市场主体35家,推出精品旅游线路3条,提升打造土城景区酱酒体验一条街、飞鸽景区特色民宿等新业态,飞鸽景区建成开园,旅游从业人员实现全员培训,有序推进土城游客中心、丹霞谷景区、鰼国文化园闲置低效旅游项目盘活。完成淋滩地下党支部、淋滩渡口、土城红三军团驻地旧址修缮。成功协办市第十五届旅发大会。梧桐山民宿入选“贵州田园休闲型最美民宿”。土城古镇入选“贵州首批十大酒旅融合景区”名录、入选“贵州省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创建项目。四渡赤水纪念馆入选“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全年累计接待游客764.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07亿元。

  (二)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衔接更加有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开展“3 1”保障“回头看”专项行动,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447户1813人,兑现防贫基金54.8万元,投入2113.14万元补齐住房、饮水等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实施“三增收”工程,探索“十个一批”稳增收举措,脱贫人口年度人均纯收入增速达16.5%,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盘活搬迁群众“三块地”2.7万亩,脱贫人口稳定就业率98.4%。强化扶贫资产管理,盘活闲置低效扶贫项目资产29个。投入7808万元,推进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和重点帮扶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改)建农户厕所1020户,行政村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文明村镇创建,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4290万元,实施项目14个,带动2.39万人稳定增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51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