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2月14日在商州区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商州区代区长 支朝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共克时艰、同心抗疫,奋勇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面对最严峻、最复杂、最艰难的新冠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坚守一线、向险而行,广大群众主动配合、互献爱心,社会各界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用行动彰显了伟大抗疫精神,用担当书写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这一年,我们承压奋进、迎难而上,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顶住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增长4.5%、全市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全市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4%和6.7%,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这一年,我们拆建并举、建管并重,中心城市魅力不断提升。统筹开展“六市联创”和“两拆一提升”,加快城市更新,环城南路、龙山公园、金凤山生态花海公园相继建成投用,城市面貌华丽蝶变,擦亮了“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城市名片。
这一年,我们守牢底线、防范风险,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1598”、百日攻坚及“喜迎二十大、积案大清理”等攻坚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66.7%和25%,省级以上信访积案化解率100%,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任务。
这一年,我们迎难而上、以干克难,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在西十高铁、环城南路、土地收储、门户区改造、商洛北客站征迁等大事难事面前,广大干部不避难、不退缩,不叫苦、不喊累,沉在一线破难题,冲在一线抓落实,展现了商州干部强烈的使命担当。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项目带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精准落实稳经济、促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组织周末现场会,开展项目季度观摩点评活动,晒成绩、比进度,拼担当、鼓士气。17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5.2亿元,完成率102.4%,年度重大项目观摩全市排名第二。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建立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助力企业贷款22亿元。落实留抵退税5.3亿元,惠及企业385户。全年新增“五上”企业45家,新增市场主体3722户,争取专项债券5.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9.7亿元。
二是坚持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和12条产业链谋划项目160个,三一绿色建材、led半导体封装及应用、有机固废处置中心等项目建成投产,商洛电厂二期启动建设,商洛化工产业园区加快认定。新建标准化厂房12万平方米,招引入园企业6家,荆河生态工业园获评省级特色产业专业园区。全区工业总产值191.5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全市第一。社区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引领新消费。江山微风牧场、莲花山生态旅游景区加快建设,卧虎岭成功创建aaa级景区。农业“三个十”工程推进有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0家,盛泽农业获评省级生态农场,牧护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投用,建立全市首个食品加工产学研示范基地。
三是坚持市区共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深化“两拆一提升”,拆除违法建筑21万平方米,整治楼顶露台违法建设174处,更新城市建筑外立面24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8个,桂园新村老旧小区改造获评全省老旧小区改造示范项目。达礼园、启秀园等20个口袋公园建成开放,环城南路、环城西路全线贯通。西十高铁、市博物馆、全域污水处理ppp等项目加快建设。引龙寺村、上集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312国道沿线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沙河子街道片区改造项目完工投用,城乡颜值更加靓丽。
四是坚持示范引领,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改善和“百日提升督帮”行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06户,消除直饮水窖73眼,新建公有产权村卫生室25个、卫生厕所2088座、通组路262公里,培育认定社区工厂86家,开发公益岗位10771个,脱贫劳动力就业4.9万人,全区938户监测户无一返贫致贫。实施乡村振兴项目389个,打造产业发展重点村50个,村集体经济全面“清零消薄”。全域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三岔河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加快建设,建成康养、旅游、宜居示范村各20个,创建“五美庭院”1850个,闫坪村、秦茂村被命名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五是坚持绿色优先,生态保护成效突出。持续整治秦岭“五乱”,查处破坏生态环境案件106起,整改各级反馈问题54个。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和秦岭勘界立标任务。完成营造林7万亩,森林覆盖率68.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达ⅱ类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全省第一,连续六年进入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入选“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深入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持稳定。编制秦岭区域矿业权退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实施方案11个,修复治理废弃矿山10万平方米。推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5个。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六是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动能不断积聚。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结”,182项政务事项实现省内跨市通办,“一网通办”率96%。完成区级投融资平台整合改革,整合优质资产30.6亿元。强化创新驱动,主动融入秦创原平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51家,引进高层次人才24名。农村供水工程管护模式入选全省农村供水创新发展十大典型案例。备案外贸进出口资质企业93家,全年进出口额增长38%,陕西森弗被认定为“全国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工作受到省政府通报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