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过去一年的实践中,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
一是必须锤炼百折不挠的担当意志。一年来,我们顶住压力、直面困难,没有放缓发展的脚步,深化以gdp核算为基础的经济运行机制,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逐季回升、持续向好;坚持把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总抓手,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由年初的90个增加至年终的142个,入选市级重点项目24个、总投资438.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我们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精神不滑坡,商河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二是必须砥砺唯旗是夺的进取精神。一年来,我们敢与强者争、敢跟快者赛,争取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等国家级试点和荣誉23项,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综合性区域试点、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单位等省市级试点和荣誉181项。我们坚信,只有自信才能自强,只要决心够大、方法对路,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商河一样能够做到。
三是必须保持一以贯之的勤勉作风。一年来,我们不等不靠、唯真唯实,认准的事情一抓到底,10余次的双向奔赴实现广日股份华东数字化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3年多的不懈努力建成全市首个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我们坚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真抓实干、勤勉工作,商河发展的美好蓝图一定能够变为生动现实。
四是必须树牢防患未然的底线思维。一年来,我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社会稳定等底线工作,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有力保障了社会大局安定有序。我们坚信,越是压力大、困难多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只要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就一定能够更好地促一方发展、惠一方民生、保一方平安。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和关心支持商河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商河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够牢固。主导产业规模不足、链条偏短,特色资源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县域经济一、二、三产结构不优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二是项目拉动支撑作用还需强化。引进的龙头项目、头部企业偏少,空间趋紧、要素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项目落地转化率还不够高。三是财政收支平衡面临较大困难。财政运行结构性问题交织叠加,收支矛盾加剧,“三保”压力加大。四是政府效能有待提升。担当精神不足、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政府系统仍不同程度存在,在狠抓“最后一公里”落实上还需加力提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强化办法措施,全力加以解决。
二、2024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加快再造一个“新商河”的重要一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意义和责任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市“项目深化年”任务要求,深入落实“一三四六”工作思路,勇当黄河战略生力军、建设北起次中心,勇当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排头兵、争创国家级试点县,勇当现代化济南都市圈建设急先锋、打造强省会增长极,精准推进“633”工作举措,以“质效提升年”为总抓手,奋力实现“四个一”工作目标,加快再造一个“新商河”,全力推动商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度可持续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以上、6.5%以上。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筑牢县域发展根基。抢抓山东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济南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三年行动政策机遇,以新质生产力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梯次培育工业企业。加快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强化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支持力诺特玻、金沙河面业、山东高速新材料、天邦化工等企业扩产增效,培育壮大营业收入过10亿元企业梯队。落实中小企业攀登计划,推进“个转企”“企升规”,持续抓好上规入库工作,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强化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系列政策落实,加大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力度,推进企业上市上云,培育“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储备上市后备企业2家。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进5g 、两化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试点示范项目,培育dcmm贯标试点企业、“晨星工厂”、星级上云企业,加快构筑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聚力做强工业园区。举全县之力打造经济开发区主引擎,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县级层面支持机制,发展壮大“2 4”主导产业,打造产业发展集聚引领区、科技创新示范区、开放协作先行区。完善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提速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套综合体、蒸汽管网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充分用好市级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持续“筑巢引凤”,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化工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绿色智能建筑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新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拓展工业经济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