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聚焦提质增效,着力在夯实项目建设上求突破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打好“项目强区”攻坚战,不断跑出项目投资量质齐升的“东安速度”。一是强化招商引资蓄潜能。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坚持向引进外来战略投资者要发展,锚定“4567”“4428”产业定位,强力落实“三全四专”招商机制,精准绘制招商图谱,建立强链补链延链招商攻坚清单,创新实施云招商、屏推介,瞄准重点区域、重大招商活动开展敲门招商、展会招商,紧盯行业龙头、产业头部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定向招商,对接商会、行业协会和落户企业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实现零突破,签约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3个,力争在10亿元项目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强化项目建设添动能。持续深化“项目为王”的理念,抢抓国家“政策发力适度靠前”机遇,健全项目滚动策划储备机制,打好项目建设四季会战,狠抓年度投资15.55亿元的19个省市重点项目,力争再入库3个省重点项目,做好国贸大厦商业综合体开工准备,加快热电联产、特华得肉灌食品扩建、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竣工投产。锚定“1234”目标,新谋划项目100个,梯次入库省市重点项目20个,申报各类政策领域项目30个,储备推进项目40个,向上争取资金1亿元以上。三是强化要素保障赋新能。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畅通审批服务和要素保障绿色通道,落实重大项目包抓责任制和清单管理制,深化领导领办、分级会商机制,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建立“金融顾问”制度,打好预算内投资、债券资金、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组合拳”,抢占发展先机,解决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难题。做好用地供给,释放国土空间规划调整红利,积极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加快编制项目连片开发方案,全力向上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支持,争取8个项目纳入省土地要素保障清单。全年争取国有建设用地指标3万平方米以上。

  (三)聚焦强农富农,着力在推动乡村振兴上求突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奋战“五园”建设,攻坚“五子”产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开创乡村振兴的“东安模式”。一是发展现代农业。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年产量保持在2万吨以上。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扶持壮大“水果肉菜米”五大特色产业,优先实施稳猪扩牛工程,深入抓好丹江养殖、百晟牧业生猪生产,引进落地丰和清真肉牛养殖、牧原集团智能养猪基地等畜牧业龙头项目,持续推动东胜虾稻米、大湾棚室菜、西村寒地果、牡丹峰矿泉水品牌化、产业化,健全完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功能配套,持续扎好“粮袋子”、建好“肉铺子”、拎好“菜篮子”、摆好“果盘子”、护好“水缸子”。二是建设和美乡村。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释放牡丹峰郊野单元规划乘数效应。完成4个村屯的规划编制,实现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加快乡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配套完善路桥沟涵灯等农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乡级公路2条。高质量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健全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推动村容村貌整治重点由公共环境向农户庭院延伸,保持农村垃圾清运常态化,新建镇级垃圾集中转运站1个,整改完成户厕57个,改造桥梁2座,安装路灯300盏,评选最美村庄5个、最美庭院7个,全力争创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1个。三是激发乡村活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改善脱贫人口生活水平。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集中连片托管服务,新增丰农控股等省市级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家,实行整村托管试点1个,托管服务农田1000亩。扎实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再延30年各项工作,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做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各项准备,巩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有序引导社会资本下乡进村,开发闲置土地、房屋资源,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发挥“企业 基地 农户”、“企业 合作社 农民”带动作用,把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和增值收益更多留足留给农民。

  (四)聚焦蓄势聚能,着力在加快改革创新上求突破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加快破除发展瓶颈,不断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东安现象”。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政策举措升级版,强化系统整合、数据融合、机制聚合,优化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 监管、信用监管,强化“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一枚印章管审批”,加快“码上诚信”建设,实现商事登记分钟制办结,创建城区首家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大厅。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强化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完善企业困难问题征集交办机制,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新增市场主体3000户以上。二是强化科创引领。强势启动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创新平台、组建技术联盟,勇于“揭榜破题”。全年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户,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0户。塑强“创在东安”品牌,推进创新主体、创新平台规模效益“双提升”,加快“众创空间 孵化器 加速器 产业园”全链条发展,提升海大、蚁聚等孵化器辐射能级,全区孵化器、众创空间总面积突破15万平方米,打造全市一流“双创”高地。用好用活“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和市“人才引领发展20条”,实施人才“东引行动”,全年引进人才29人。三是深化对外开放。抢抓对俄贸易升级的政策机遇,实施“外贸攻坚”行动,鼓励天业、祥达等企业走出去、拓市场、抢订单,推动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长,鼓励跨境旅行社带客入区,打造双向开放新高地。力争全年招引外贸企业5户。拓展对外合作领域,深化与市经开区、市林草局等全向融合,推动与市国投集团、经开集团战略合作,加快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友好区产业转移,加快与省农科院、东北林大、东北农大、黑龙江农职院合作共建产业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借势借力牡丹江保税物流园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持续提升对外开放能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624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