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日益增进。

  坚决把民生实事办实。高质量谋划、全方位对接,争取到位各类项目148个、资金22.57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以上。新建标准化学校14所,改善办学条件45所,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新中医院建成使用,乡镇卫生院全面升级,村级卫生所全覆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文化广场66个、活动室122个,8项技艺入选省市非遗名录,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医疗、养老保险持续扩面,低保、五保标准连年提高。“双拥”工作成效显著。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信访维稳持续发力,社会大局安定和谐。我们锲而不舍抓软服务、硬支撑,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五年来,自身建设常抓不懈,政府效能不断增强。

  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七五”普法圆满完成,“八五”普法稳步开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严格政府支出管控,一般性支出全面压减,“三公”经费逐年下降。深化机关作风整顿和优化营商环境,法制化、数字化政务加快建设。我们锲而不舍转作风、强本领、提效能,干部务实、干净、担当,为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克山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城乡面貌发生了令人叹服的变化,人民生活实现了令人振奋的跨越。时间的年轮印刻奋斗者的足迹,见证了这五年的不平凡。这五年,在经历宏观环境新变化、复杂局面新考验中,全县上下始终凝心聚力、风雨兼程,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困境中求发展,让我们真切体会到:

  党的领导是最有力的保障。只有树牢“四个意识”,与县委步调一致、同频共振,才能把准方向、行稳致远,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神贯注抓落实。

  人民满意是最充沛的底气。只有坚持为民情怀,把满足人民利益作为施政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顺民意、赢民心,汇聚发展的磅礴伟力。必须始终为民谋利解难题、尽心竭力惠民生。

  思想解放是最强大的武器。只有打破思想束缚,以市场观念、改革意识、法治思维抢抓发展机遇,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跨越赶超。必须始终树牢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安定和谐是最根本的保证。只有坚守底线思维,时刻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社会治理齐抓共管,才能确保大局稳定。必须始终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经济发展是最核心的要务。只有加快产业融合,全力以赴抓一产支撑、二产带动、三产托举,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必须始终聚焦产业战略,尽心竭力苦干、巧干、加油干。

  即将过去的202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是承上启下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统筹疫情防控、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聚焦“七个新突破”,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我们致力守护大局安定,社会治理实现新突破。以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抓实风险防范。疫情防控扁平化指挥体系运转高效,网格化管理织密防控网,五轮疫情防控“平急转换”有力有序,在克常住人口疫苗接种率达98.23%,构筑了群体免疫屏障,坚决扛起应对黑河、讷河疫情人员转运隔离任务,在助力全省、全市疫情防控歼灭战中展现了克山担当。投入1148万元,建成应急指挥中心、物资储备库,深入开展“十查十治”,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夺取抗洪全面胜利,打赢暴雪寒潮阻击战。统一领导、网格管理、条块结合的应急体系更加完善,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我们致力赶超晋位争先,经济运行实现新突破。以问题导向狠抓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建立大统计体系,将23项经济指标逐项分解到13个承标部门,细化支撑任务75项,倒逼责任落实,上下联动形成合力、跳起摸高,稳住了经济发展良好态势。预计2项(规上工业增加值、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列全市前三,4项(gdp、外贸进出口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前五。全县干部以不能输、不服输的责任感,以迎难而上的拼劲、一抓到底的韧劲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我们致力夯实发展基础,现代农业实现新突破。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建设高标准农田26.34万亩,总面积居全省前列。全面完成黑土地保护整建制试点任务。更新大型农机75台套,农机智能化率达83%。治理侵蚀沟82条、全省进度最快。我们持续加大农业基础投入,筑牢了稳产增收“压舱石”,粮食总产17.2亿斤,同比增长18.36%,位列全市第二。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打造高标准专品种基地,落实马铃薯、大豆、鲜食玉米等基地27万亩,为加工转化提供优质“第一车间”。建成“畜禽粪污 蚯蚓粪 有机鲜姜”生态产业链模式,探索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途径,催生了具有地域标志的特色产业。

  ——我们致力厚植发展优势,产业体系实现新突破。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行“三招三引”,加快产学研融合,引进各类人才322人,建立企校政合作基地6个。签约项目12个,实际利用内资22.2亿元、外资303万美元,均排名全市前列。主导产业园集聚建设,云鹰马铃薯项目全粉加工一条生产线投产、另一条生产线完成调试。华源大豆项目一期投产、二期开工建设。配套产业园初具规模,轻工包装产业园开工建设,翰沃商贸城、百正物流园入驻企业16家。欧亚轻纺包装项目完成搬迁。产业小镇多点发力,北联汉麻小镇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天木麻业种植基地1.5万亩;河北苏打矿泉小镇6家水企业实现年产值5600万元,拟与中建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西河a2奶牛养殖小镇存栏新西兰a2奶牛2000头,年产鲜牛奶8000吨;向华生猪养殖小镇存栏生猪5.2万头、出栏4.1万头。低碳产业蓄势起步,我县将低碳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打造,今年被列为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特变电工50兆瓦风电项目升压站主体完工,风力发电机组正在安装;国电投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完成核准,核能供热项目加快选址。畜牧产业扩能升级,牧原生猪养殖项目存栏10.3万头、出栏17.6万头,万润生猪屠宰项目扩能至100万头,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43.5%,成为拉一产、稳经济、促增长的有力支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270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