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措并举,抓紧抓实项目建设
“带土移植”加速推进。全省首个带土移植转化中心成功落户东戴河;沪成标准化厂房4栋办公楼主体完工,新区标准化厂房完成土方回填14.4万立方米、1号和5号厂房开工建设;东北科技大市场、新万众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及北斗伏羲智慧文旅创新中心等科技型企业完成入驻。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实施重点项目89个,计划总投资290.42亿元;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0个。泰德尔楼宇自控产品二期扩建项目及三期2个单体已封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绥中段)项目完成选址、设计及施工准备。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达产一批”的滚动发展和梯次推进格局;在谈储备项目64个,谋划储备项目103个。招商引资有效开展。积极赴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招商引资,累计“走出去”194人次,天数1,659天,洽谈项目205个,签约项目32个。全力争取资金支持。争取到中央资金1.9亿元,拟申报2022年中央预算内资金2.9亿元,拟申报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项目23个,申请债券资金23.7亿元。“三篇大文章”初见成效。省“三篇大文章”重点支持项目2个,总投资16.2亿元。“老字号”川铁轨道交通现代有轨电车超级电容储能及产业化项目正在进行实测检验;“新字号”辽宁茂康源生物科技新冠疫苗研发和生产项目正在进行三期临床;“原字号”春贺食品、帝华味精、龙星环保、连石科技、九门口长城5a级提升工程5个项目被列为全市第一批重点推进项目。
(二)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顺利衔接国务院、省、市下放事项197项,赋予乡镇受理权限15项。“一网通办”不断深入。持续推进“四减”工作,推行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改革,提升“网上办”水平,网上可办业务达1,764项,实际网办率99.39%,全程网办率94%,平均跑动次数0.06次,平均事项环节2.21个,承诺时限压缩比例达83.98%。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加强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开辟“24小时不打烊专区”。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总数96,208条。积极推进“零证明”城市创建,核验开具证明4,173件。推进项目管家制度,为97个重点项目和企业配备项目管家,累计服务700余次。5件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事项全部办结。营商氛围日益浓厚。开展“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活动,评选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金点子11个、“营商环境优秀窗口(岗)”42个、“优化营商环境最佳实事”10件。
(三)接续奋斗,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切实巩固脱贫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实施扶贫项目49个,总投资8,419.1万元。开展4次数据清洗,及时更新贫困人口动态信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设大台山高标准设施农业小区,打造葫芦岛高端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8.9万亩,产量稳定在3.05亿斤;新增设施农业3,300亩,完成保护性耕作10万亩;秸秆利用率达88.5%。稳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田井(房)损毁修复1,585眼(座),5.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顺利推进。持续深化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农村宽带网络覆盖步伐,新增农村宽带网络用户1万户、4g基站37个。高起点推进科技下乡。加强与省农科院战略合作,指导扶贫产业发展。与中国农科院合作设立环渤海湾研究院。培育推广优良品种7个,推广新技术31项,培训农民技术员40名。
(四)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环境整治
提升城区环境品质。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明日环境公司对102线、306线南延、外环线及城区主干道进行全天巡回机扫,实现环卫管理全覆盖;新区完成渤海大街东段绿化栽植。北外环拆除违建、有碍市容观瞻建筑物及其它设施880余个,建设绿化带1,000余延长米;拆除西山菜市场和北站周边违建20户。投入2.06亿元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净水厂主体基本竣工,完成配水管网6万米;风华路竣工通车,完成中央路步道改造1,750延长米;人民广场投入使用,北站广场改造及新建停车场5,000平方米;完成中央路和人民广场周边电网改造;实施西排洪渠治理,清淤5,600立方米;瑞州街、新华街、丝绸街等断头路打通取得形象进展,紫金路征拆迁正在推进。成立“静态车辆管理办公室”,施划停车位1,888个,安装护栏2,950米,建设信号灯18处,改造区间测速电子抓拍设备18段、视频监控设备10处。投资7,914.46万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涉及11个片区、57个小区、3,703户,总面积32.55万平方米。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开展以“三清一改”为主的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整治白色垃圾污染,规范公路两侧废品回收站,废旧物品整洁堆放。增设垃圾桶22,730个、集中堆放点1,530处、填埋场12处。7个垃圾转运站和5个焚烧炉运行使用,建成沿海村污水处理站16座。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农村改厕完成验收3,457座。新建及维修改造农村公路163公里,282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油路。新建3个美丽宜居村,续建7个美丽示范村,完成141个行政村村容村貌提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果,pm2.5均值、优良天数比例达标。六股河防洪治理护岸工程完工。河长制、湾长制、林长制和河湖“清四乱”制度深入实施。完成37个重点入河排污口治理,清理河道垃圾1.7万立方米,完成入海排污口综合治理。
(五)聚焦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疫情防控实现常态化。狠抓境内外重点地区返绥人员和进口冷链、社区、诊所、校园管控,执行闭环管理和集中隔离管控,累计集中隔离3,291人,应检必检核酸检测11,079人次。组建专业流调队3支,乡镇流调小分队1,400人;核酸日检测能力达5,000单管,完成与第三方签约,可2天完成全员检测;物资储备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疫苗接种完成85.58万剂次,加强针2.1万人,3-11岁人群接种2.8万人,免疫屏障初步形成,保持“零疫情”状态,守住辽宁防疫“西大门”。卫健事业稳步发展。整合23个乡镇卫生院与防保站,28个数字化接种门诊投入使用,建设40个高标准村卫生室,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和免费新生儿筛查率全部达标。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送书下乡等文化活动。投入156万元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文旅产业融合,带动观光度假、体育康养等行业发展。接待游客278万人,旅游收入22.24亿元。教育工作稳中有进。“双减”工作取得实效,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居全市前列;风华实验小学及第二幼儿园投入使用;完成万家镇初级中学等4所学校教学楼新建,完成利伟实验中学等6所学校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 投入570万元为中小学配备193名专职保安,提升校园安全。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55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550元。异地就医便利化卓有成效,备案率、结算率明显提升。提供空岗信息1,424个、扶贫公益性岗位557个、城镇新增就业1,997人,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扶持创业带头人75人,带动就业351人。“双拥”工作扎实开展。妥善安置27名退役士兵,为100余名有就业需求的退役人群推荐就业岗位,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食品安全监管到位。对食品生产、销售、运输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拉网式大排查,及时排除食品安全隐患,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建议提案高效办理。2件人大议案、45件人大建议、45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面复率、满意率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