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综合指挥能力。迭代升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数字驾驶舱 每日会商”核心特色应用场景,依托“花园云”大数据分析生成每日会商重点关注事项及指标,实现市域治理各领域发展趋势和突发事件的实时分析研判,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通过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市域治理效能。

  2.持续创新数字孪生应用场景。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围绕丽水市城市运行体征,梳理“三张清单10”,聚焦隐蔽体、危险体、复杂体等城市治理难点、堵点、痛点,积极参与数字孪生试点建设,形成应用场景、数据底座、制度和理论融为一体的数字孪生体系,提升城市治理“一网通管”水平,逐步实现数字孪生向其他领域拓展覆盖。按照省级统一部署,建设cim全生命周期城市综合管理系统,探索城市管理运营新模式,通过融合应用物联感知等多源数据,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综合监管等领域实现城市模拟监控及预测预警,推动中心城市率先实现数字孪生。

  3.推行城市管理多部门联动综合执法。做优做实“综合执法 专业执法 联合执法”体系,统筹市县行政执法资源,推行“综合查一次”“监管一件事”,普及无人机、互联网取证等执法办案装备、手段,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全面推广应用省行政执法监管系统、省统一行政处罚办案系统、丽水市智慧执法系统,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面数字化监管,形成“审批-监管-处罚-监督评价”的“大执法”全流程数字化闭环。

  专栏 5 城市综合管理类重点应用

  承接上级任务应用:

  数字孪生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全市数字孪生工作,重点围绕城市运行体征监测、应用需求、体制机制,梳理需求清单、多跨场景清单、改革清单,充分挖掘“燃气安全一网智防应用”“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等数字孪生场景应用,积极参与“揭榜挂帅”试点,形成示范效应。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智能化。构建“252 n”的市县一体化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建成综合行政执法数据仓,建设摊贩管理、违建防控、犬类管理、单车管理、法人管理等高频次城市管理场景应用,形成支撑全领域、智能化、高效能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

  地下市政设施数字化监管。建设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绘制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一张图”。

  (六)围绕大花园核心区建设,推进区域生态保护智能化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山水林田湖草沙统筹治理,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发展新格局。

  1.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物联感知网,构建覆盖市县乡的全天候、全要素环境监测网络。迭代升级生态环境智慧监管系统,实时、全量获取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生态状况、自然资源、国土空间等领域多源数据,构建完善多层级、全过程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推动生态环境监管向精细化、主动预防、科学决策转变;有机结合基层治理四平台、“花园云”多业务协同、“浙里办”网上举报、生态信用等系统,探索构建“监测-触发-协同-处置-信用”的全流程智慧监测监管闭环体系。充分运用生态环境全要素态势感知、污染源数字化档案、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协同、生态环境治理等应用,全域实现产废无增长、资源无浪费、设施无缺口、固废无倾倒、废水无直排、空气无异味,推进大花园城乡融合、品质提升。

  2.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统筹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地、水、森林、矿山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对各类生态空间进行智能监测、综合评价,制定差异化的生态空间修复策略及综合整治方案。全面开展生物物种资源普查、评估,部署视频监控、物联感知、温湿度及土壤监测等设备,建设全天候、全方位智能化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点、网络及监管信息系统,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与预警体系,开展外来入侵物种和生物安全常态化监测预警,形成生物多样性监管“一张图”。建立国家公园标准体系、科研监测体系、智慧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

  专栏 6 区域生态保护类重点应用

  承接上级任务应用: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构建完善基于“卫星遥感 物联网监测 基层治理四平台网格”的“天眼 地眼 人眼”全方位立体化生态监测体系,补齐生态环境监测、治理能力短板。

  智慧水利工程。建设水利数据仓、水利大数据分析应用、智慧水利展示、水利业务应用(水资源保障应用、瓯江流域防洪应用、河湖库保护应用、水事务监管应用、水发展规划应用等),依托省级“浙水安澜”平台支撑服务和安全体系,构建高效能水网。

  地方特色应用:

  生态产品信息普查。基于现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采用网格化监测模式,开展生态产品基础信息普查,摸清各类生态产品底数,形成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形成生态产品动态监测机制,及时跟踪掌握生态产品数量分布、质量等级、功能特点、权益归属、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等动态信息,建成开放共享的生态产品信息系统。

  国家公园智慧管理工程。整合以百山祖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基础地理、卫星遥感等多源、多维数据,形成资源、环境、生物、生态等多领域融合、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公园智慧管理系统,为全市国家公园监测、管理、保护等提供精准评价与决策支撑。

  (七)围绕平安丽水建设,推进安全应急管理精准化

  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实现各类灾害事故、突发事件超前防御、精准预警、高效减灾、快速救援、重点保障和有序恢复,力争使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应急处置能力走在全省前列。

  1.构建“智慧大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市应急指挥中心、前端感知网络、指挥信息网、卫星通信网、应急管理综合应用框架及应用支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智慧消防远程监测预警等信息系统,构建科学、全面、开放、先进的应急管理数字化体系,加强应急基础资源统筹管理,探索突发事件数据的快速汇聚、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实现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源头管控、过程监控、预报预警、应急处置,推进城市运行更加安全、平稳、有序。优化完善应急物资综合管理系统,稳步推进各级救灾物资储备数据库建设,实现应急救灾物资入库、存储、出库、运输和分发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使应急物资储备调用的合理化、协同化、规范化,应急指挥可视化、应急决策智能化。

  2.构建疫情常态化闭环管理体系。综合运用精密智控健康码、浙冷链、药品销售监测、发热门诊监测、学生健康监测、舆情监测等应用,通过重点人员、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冷链监测溯源、境外疫情输入、疫苗追溯(浙苗链)等领域大数据分析,构建跨地区、跨领域、跨部门的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有效处置、科学评价、结果运用的疫情防控闭环管理执行链,持续完善“源头查控 硬核隔离 精密智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3.构建智慧警务体系。承接省公安厅“公安大脑”建设任务,建设丽水智慧警务作战平台,开展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坚持“数字立根”工程,打造多维感知体系,全量采集数据资源,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为智能化分析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坚持“数智注魂”工程,加快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应用支撑体系,充分挖掘释放数据价值,为实战应用提供新发展动能。坚持“数治赋能”工程,推进智慧警务五大综合应用,赋能一线实战,促使数字治理与业务场景和管理要素完美融合,形成指挥更精确、打击更精准、管控更精密、服务更精细、保障更精致的五大实战能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尊龙凯时注册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21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