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也是我市奋力开启“四个舟山”建设新征程,努力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海上花园城市的关键时期。

  《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质效提升与做大总量相促进,培育壮大若干个优势明显、国内领先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在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背景下,“十四五”是舟山全速拉大制造业产业框架,全力引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五年,对支撑全市经济赶超发展,实现“十四五”和2035远景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本规划根据《浙江“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编制,与全市自然资源利用规划、城乡发展规划、绿色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规划的主要任务:一是提出“十四五”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二是明确“十四五”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实施路径;三是提出“十四五”制造业空间布局优化举措,四是明确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本规划范围为舟山市市域,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坚持“大项目带动、智能化生产、园区化集聚”发展思路,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依托绿色石化重大项目带动工业经济总量增长,以创新驱动引领船舶修造、水产品精深加工、机械制造等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以园区集聚带动工业经济布局持续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加速构建先进制造业发展新格局。

  1.工业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三五”全市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2020年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572.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497.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8%,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在绿色石化基地的大项目带动下,“十三五”全市完成工业投资近2000亿元,年均投资增速达到21.3%,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总体规模处于全省的中列。

  2.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主导产业加快转型。从主要产业来看,海洋特色十分明显,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水产加工、三大产业占全市制造业比重分别为58.2 %、17.2%和6.6%,总计达到82 %。围绕绿色石化产业,布局建设现代大型一体化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以油品全产业链为特色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项目,浙石化一期炼化一体化项目自2019年底全面投产,2020年全市石化工业实现产值815.8亿元,成为工业第一主导产业。绿色修船业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全市船舶修造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41.9亿元,约占全市工业产值的15.3%。船舶修理业务占全国的30%以上,外轮修理占全国的比重超过40%。水产品加工业向集聚化、精深化、特色化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60%以上,水产品加工企业中远洋水产品加工企业数占比达到了50%以上,产业发展加快由出口型向出口与内销并重转型。

  3.平台建设不断加强,集聚水平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工业企业向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小微企业园区集聚的态势明显。经过全市园区整合提升,工业经济形成以市本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绿色石化基地和定海工业园区、普陀经济开发区、岱山经济开发区等省级产业平台为主阵地的发展格局,各种资源要素配置更加集聚。截止“十三五”末,累计建成7个制造业小微企业园,形成了一批以螺杆、汽配等为主导产业的小微企业园,共引导800多家小微企业向园区内集聚。

  4.创新驱动引领推进,提质增效步伐加快。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试点示范工作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机器换人”和智能化改造项目510个,新应用工业机器人1200余台,重点行业内骨干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覆盖面达到70%以上,完成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104家;创新驱动引领功能继续强化,“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至2020年,全市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23家和5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96.3%,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56.8%,比“十二五”末提升41.6个百分点;“亩均论英雄”改革持续深化,全市亩均增加值从2017年的47.9万元/亩提升至2020年112万元/亩;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提升,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近百亿元,其中石油化工业成为拉动利润增长主要动力,船舶修造业实现扭亏为盈,机械制造业企业利润保持持续增长。

  (二)面临形势

  1.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未来不确定性仍将持续。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自由贸易进程受阻和贸易摩擦的增加,使得全球经济未来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中长期经济结构失衡、生产率下降、创新驱动不足等全球经济的深层次原因仍将困扰全球经济增长,发达国家老龄化问题和发展中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也将给全球经济蒙上阴影。“后疫情”时代,发达国家对于相对完整工业体系重要性的再认识,不排除短期部分产业的回迁或回流,国际经济低迷和我国出口环境的恶化,外向型经济发展形势面临新变化。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层出不穷的新经济模式和新产业业态又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

  2.国际国内双循环,我国推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整体步入到以全面工业化攻坚期、深度工业化攻关期和产业智能化奠基期为特征的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国内投资消费结构调整和国际工业产品需求疲软,使得制造业发展内外承压。未来制造业发展将持续受到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工业革命三重影响,面临着传统优势产业外迁、头部产业升级抑制、欠发达地区新旧产业断档三大风险。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直接制约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实施。在国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如何扎实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速推动制造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成为“十四五”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3.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浙江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新一轮全球产业格局重构的时代机遇下,浙江深入贯彻“八八战略”中“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建设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围绕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重点推进实施“百项万亿”重大制造业项目、千亿数字经济项目、千亿高端装备项目和千亿技术改造投资工程。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为重要抓手,打造“单项冠军之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政策赋能金融赋能要素赋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形成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建设15个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制造业集群。实施数字化改革,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着力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尊龙凯时注册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7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