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搭建产业创新联盟

  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集团搭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形成“研究所 工程中心 产业化基地 产业发展基金”的协同创新体系。依托“东南慧谷”等载体,加大同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共建力度,引进一批重点研发机构、实验室以及院士、专家工作站,联合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推进龙头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与科研院所强强联合,带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主导、学研输出、金融助力、中介服务为一体的“政产学研资介”创新模式,开展政资介联动服务,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股份制、共同出资、技术入股等形式合作共建研发实体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专栏11 产业创新生态打造专项行动

  围绕福清八大支柱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力量和科技服务机构,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产业链上下游参与的协同创新生态。重点推进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新型显示、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标志性技术成果。培育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形成“政府、行业、机构、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福清市内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示范效应,发挥高校、科研单位积极性,支持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牵头组建福建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单位。引导和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技术转移服务,打造集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应用、推广,线上线下一体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完善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引进专利代理、财务管理和科技中介进驻各类孵化器,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一体的创业孵化链条。

  (三)加快产业生态培育,推进产业量质齐升

  突出强企业、强品牌、强融合,培优扶强规模体量大、创新能力强、有较强产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塑造优质品牌,促进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供需对接,增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营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1.做强做优做精企业

  加强政策资源保障,完善龙头企业服务工作机制,着力做优做强现有龙头企业,加快壮大龙头培育企业,策划引进新的龙头企业,构建良好的龙头企业发展政策环境。支持福耀、京东方和冠捷电子等龙头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上下游,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技术、业务、品牌和渠道等重点要素的并购重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速向大型化、集团化、现代化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主动围绕产业导向、市场需求和企业战略,立足自身优势环节,策划实施增资扩产项目,持续扩大产能。引导中小企业深耕专业领域,在设备、技术、人才与管理方面精益求精,着力培育或引进在细分行业、产品、市场、技术工艺上居全国前列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实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重点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挂牌。健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

  2.塑造质量品牌新优势

  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推动企业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实施以地理标志、驰名商标、老字号、知名商号等为核心的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强化国际品牌意识,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企业。立足本地优势,培育水产龙头企业和品牌,形成竞争力较强、具有福清区域特色的现代渔业新格局。引导企业树立“质量第一”经营理念,推广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建立健全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鼓励优势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加强首席质量官公益培训。鼓励企业加大知识产权申请力度,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绿色”通道,积极联合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专利申请优先审查、维权援助、人才培养和费用减免等服务。加大对企业制标的扶持力度,支持组建重点领域标准推进联盟,协同推进产品研发与标准制定,培育和发展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

  3.推动产业链项目引进建设

  融入“三个福州”建设大局,对接福州市“16个重大项目行动”,重点在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塑胶、玻璃、纺织等领域谋划一批延链、补链、强链型项目。建立常态化产业合作及交流机制,成立行动工作组,推动本市企业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优先着力引进代表国际先进水平、对产业升级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外资大项目;加强对台合作,加大对台项目招商工作力度,结合两岸产业的新趋势,加强产业对接和项目承接,着力吸引台湾百大企业、大型侨资企业和各产业领域企业。积极承接台湾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产业转移,吸引台湾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加强与台湾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增强临港产业和港口运输关联性,以项目引进和建设带动港口经济发展。重点引进重型化项目,如重化工业、机械制造装备等,打造临港重化机械工业生产基地,实现物流大进大出,重点完善临港化工产业链,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延链、补链、强链,做强江阴化工码头特色。江阴区和蓝园要全力承接核能供热供电等,为增强大产业大项目引进落地提供竞争优势。

  4.培育壮大海上福清建设

  全力推进《推进新一轮“海上福州”建设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中的十大重点任务落实,充分发挥福清“海丝”核心区的重要节点作用,助力涉海企业发展,培育壮大海洋经济,积极融入“海上福州”建设。打造凸显福清特色的临海制造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临港能源产业、打造面向国际的现代化渔业产业、打造海洋经济服务业高地、打造浓厚海洋文化和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等为抓手,确保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江阴港城经济区,围绕建设千亿产业园目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保障,推动园区更好更快发展。坚持“两头发力”,发挥天然良港优势,打开海铁联运通道,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做大做强海洋经济,让“海丝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辐射区域向中西部省市延伸,打造“双循环”重要战略通道。力争到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60%;力争到“十四五”时期末,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75%以上,全面促进福清建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

  专栏12 对外合作招商专项行动

  深入开展项目招商行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健全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异地商会委托招商、龙头项目招商等精准招商工作机制,加大招商力度,围绕龙头企业,梳理上下游产业链缺失环节,开展产业集群招商。及时研判产业发展形势,对接央企、民企、外企,引进落地一批世界500强、全国百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上下游配套落地。培育发展新经济、新模式,引进落地一批产业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小巨人、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

  (四)构建新型基础设施,加快产业数智改造

  抢抓“新基建”历史机遇,加速发展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努力建成全市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程,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实现区块链、5g、物联网等数字经济产业化集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发展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

  打造福清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政策驱动、标杆驱动、优惠驱动、供应链金融等手段,加快推动“企业上云”;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新的数字化技术,实现企业内部及产业上下游、跨领域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开展协同创新、网络众包等服务,实现降本提质、增产增效,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继续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以点带面,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和应用标杆企业,营造应用趋势。引进工业互联网平台落户我市发展业务,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和系统实施的数字化转型尊龙凯时注册的解决方案以及信息化人才的培训。推进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支持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标准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数据汇聚、共享和创新应用,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构建重点产业、重大工程数据库,为工业发展态势监测分析和预警预判提供数据支撑。

  2.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行动,持续深入推进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开展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发挥大企业引领作用,抓好冠捷电子、捷星显示创新升级,加快冠捷电子“互联网 ”协同制造的5g虚拟企业专网建设项目、捷星科技公共信息显示屏等技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成为国家和省级“5g 工业互联网”优秀尊龙凯时注册的解决方案和试点示范。支持企业发展应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鼓励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化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企业推进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全流程互联网化转型,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协同制造等新模式。鼓励玻璃、塑胶、纺织新纤等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按照“人工转机械、机械转自动、单台转成套、数字转智能”的发展路径,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借助新一轮技术改造专项行动,用融合数字技术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制造业,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和智能化生产水平。

  3.加快培育发展新业态

  持续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及开发,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培育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培育壮大大数据、互联网企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持具有工业互联网基础的福耀玻璃、京东方光电和冠捷电子等优势龙头企业,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与工业设计等公共服务、生产智能管控、产融对接、数据分析服务等为一体的行业平台。发展面向特色细分领域的云服务平台,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布局发展物联网产业,发展面向定位导航、安全监控、远程医疗、移动支付及管理等领域的物联网产品及服务,拓展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生活、城市综合治理等行业领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尊龙凯时注册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83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