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院”建设方面,徽州区法院积极推行“移动微法院”,实现诉讼全流程在线流转,打造“指尖诉讼”,依托诉讼服务网,实现“网上立案、材料收转、联系法官、网上信访、预约阅卷、判后答疑”等各项功能“一网办清”。

  “智慧水利”建设方面,推动水旱灾害防御会商系统建设,建成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预警中心1个,3套河道视频监视站、9套图像监测站、24套自动雨量水位站、7套自动雨量站、47套简易雨量站、67套预警广播站和7套乡镇视频会商系统,7个学校山洪预警设施,基本实现山洪预警测报系统全覆盖;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立巡查制度,明确河道巡护员和保洁员,运行河长巡河app系统,获评“全省水利系统先进集体”。

  “智慧环保”建设方面,全面推行生态环境网格智能化监管,建成循环园大气精细化监控平台、安全环保智能化监管系统、重点企业排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系统推进1—4号沟水环境综合整治,地表水考核断面年均水质达标率达100%,全区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7%以上,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四)产业数字转型取得实效

  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广企业云服务平台,鼓励企业上云,帮助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目前获得省级智能工厂认定企业1户,获得省级数字化车间认定企业5户,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企业10户,开展企业上云企业19户,使用综合管理系统企业30余户,数字化转型初有成效。

  “智慧园区”建设方面,城北智能制造科创产业园启动建设,循环园列入首批省级化工园区,先进结构材料入选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园区亩均税收较2016年增长48.9%,园区安全环保智能化监管系统建成并成熟运行,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四园合一”徽州电商(跨境)产业园,辐射带动37户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成功入选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

  “智慧旅游”建设方面,创新旅游营销模式,将传统的报刊、杂事等宣传媒体营销与新兴的线上媒体营销相结合,强化新媒体营销,全区旅游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均增长45.3%;打造乡村旅游微景区9个,唐模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村获评省级特色旅游名村,潜口镇、呈坎镇获评全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荣获“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2021中国品质休闲百佳县市”和“长三角休闲度假目的地”。

  “数字乡村”建设方面,荣获“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大力推动“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农村电商工作连续三年获省政府通报表彰;持续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徽茶产业集群项目快速推进,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2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户,绿色食品规上企业18户、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4户;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通过产品展销、网上营销、视频直播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深度对接沪苏浙农批市场、电商平台和生活商超。

  (五)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2019年成立徽州区数据资源管理局(政务服务管理局),以“数字政府”建设为主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以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工作落脚点,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开展数字政府建设推进工作,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区级信息化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的通知》(徽数资〔2019〕3号),完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体制机制,推进全区信息化集约建设和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为全区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2021年6月,徽州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印发《徽州区政务云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徽数资[2021]9号]),加强区级政务云的管理和使用,推进全区政务数据资源基础设施与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数字政府。

  二、存在问题

  (一)信息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信息网络建设有待提升,5g网络覆盖率不足,未实现区域全覆盖,政务网络带宽有待升级扩容,政务云建设需进一步完善,各部门物联感知设备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造成终端重复建设与投资浪费;智能终端覆盖范围、部署密度还有待加强,物联感知设备建设管理分散,尚未形成物联感知终端的统一编码和数据接口规范管理。

  (二)数据资源归集仍需提升

  数据资源归集数量不足,数据质量不高,各部门信息化系统独立运行,相互连通性差,无法形成反补共享机制;各系统分散建设,软硬件存在不兼容不匹配的问题;数据格式不统一,未按照规定的目录结构提供,且部分为pdf、cad等文件格式和截图、拍照数据,无法形成结构化数据库,数据融合共享难,数据红利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三)技术赋能城市发展不足

  技术赋能惠民服务不足,“互联网 政务服务”事项需进一步梳理,全程网办覆盖率有待提升;应急、民政、环保等方面数据融合难,智慧校园建设有待完善;技术支撑经济发展不足,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进一步深化,数字化对农业的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贡献水平不高;文旅产业发展暂未打开局面,智慧旅游需进一步推进;产业园区智能化程度亟需升级,企业服务需加强。

  (四)信息化专业人才较匮乏

  区直部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员严重不足,部门工作人员老龄化问题严重,专业能力与业务需求差距较大,缺乏信息化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存在一人多岗现象,无法协调推动部门内部和跨部门间业务及数据融合;本地化软件和电子信息企业较少,缺乏区域影响力企业,无法提供本地化专业技术服务,“重建设、轻应用、缺运维”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信息化建设成效。

  (五)建设运营资金相对缺乏

  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来源单一,财政资金压力大;部门各自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存在功能重复问题,导致部分资金浪费;部门间信息化建设资金不均衡,教育局等部门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设备老化、缺乏更新,公安、城管等部门建设资金投入较大,导致部门间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信息化系统建设缺乏后期运营资金,忽视管理运维,影响建设成效。

  三、面临形势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为“数字徽州”建设提供良好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世界各国加速信息化战略布局,数字化对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和决策支持带来的价值正在逐步凸显,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将建设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二)“数字安徽”整体谋划为“数字徽州”建设明确方向目标

  加快数字化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重要引擎,要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数字安徽”建设,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构建数据引领型发展模式,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徽州”建设,要立足“数字安徽”建设要求,加快建设创新集聚、产业多元的高能级新城区,奋力谱写新阶段富裕和谐美丽现代化新徽州建设的崭新篇章。

  (三)黄山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为“数字徽州”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黄山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指出,推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更加健全,数据赋能平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七大类政务数字化应用基本实现功能全上线、市县(区)全贯通”。“数字徽州”建设立足黄山市“数字政府”建设基础,推动集约共建,方便快捷获取城市数据,提升便民服务水平,促进城市治理能力提升,推动信息经济的融合创新,打造生态环保的宜居环境。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考察安徽和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数字安徽”和“黄山市数字政府”建设要求,坚持创新引领、数据驱动战略,加快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据资源融合共享,保障数据安全,提升全民数字技能,统筹推进民生服务普惠化、社会治理精细化、数字经济高效化,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尊龙凯时注册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81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