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体系初步建立。“十三五”时期,我县围绕“自治、法治、德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党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推动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立“互联网 ”治理模式。深化“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在宏村镇、西递镇等建立“作退一步想”工作室。2020年,全县各村完善村规民约,全面实施“四议两公开”制度,100%的村集体实现了村务公开常态化。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公共法律服务站乡镇覆盖率达100%,共建成村(居)法律服务工作室70个,70个村(居)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
“十三五”时期,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成果显著,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基层农业专业人才缺乏。我县农村绝大多数中青年劳动力流入外地,劳动力老龄化、人才空心化现象严重。具备高等学历和专业技术的农业从业者比例较低,无法适应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五黑”产业链条不够健全。我县“五黑”产业发展规模不大、产业化水平不够高,缺少冷链物流和加工线,精深加工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三是农业面源污染尚未根本遏制。全县农业种植仍存在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闲散种植户监管难度较大。规模化畜禽养殖所占的比例较小,缺乏废物废水无害化处理设施,易造成水体的污染。
(二)机遇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1、发展机遇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新机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既是破解“三农”发展系列难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在“五期交汇[五期交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需要顺期开局、精准脱贫任务需要按期完成、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即期有机衔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适期深化。]”的重要历史节点,党和国家一以贯之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农村各项改革持续深化,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迎来前所未有的良机。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拓展新空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融杭接沪进程不断加快,黟县主动融入上海、杭州、南京等长三角都市圈及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主动接受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在农产品市场营销、乡村休闲旅游推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和乡村科技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为推进区域城乡深度融合、优化配置农村资源要素开创了新局面,为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数字乡村建设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构建新支撑。以“新业态、新功能、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数字经济将全面赋能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加速对传统农业各领域、各环节的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目前,我县宽带网络在乡镇、村(社区)重要公共区域无线网络覆盖率广,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五黑”产业项目成效显著,数字乡村的建设可以进一步实现农村电商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打通供销两端,加快数字物流、数字仓储建设,建立农产品智能供应链,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数字的翅膀”。
高铁时代来临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力。合福高铁、黄杭高铁,以及规划建设中的池黄高铁、昌景黄高铁、武杭高铁、黄金高铁等线路,标志着黄山市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快速交通网络的建立,使黄山市“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能迅速拉近黟县与国内各大城市群(都市群)的时空距离,对我县农业商贸、对外销售、休闲农业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走出去”和“引进来”打下更好基础,为农村创新创业开辟新天地。
“旅游 ”战略为城乡融合发展开启现代化建设新格局。随着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化特点,休闲观光、健康养生消费渐成趋势,乡村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巨大。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文化民宿、徽派建筑、非遗传习基地、秀里影视村等旅游资源推动产业融合,繁荣农村经济。“旅游 文化”、“旅游 体育”、“旅游 农业”等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发展,将带动区域经济、实现产业集聚,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2、面临挑战
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的不确定性增大。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冲击,全球供应链调整重构,国际产业分工深度演化,对乡村产业链构建带来较大影响。严格交通封锁也给农产品的运输销售带来巨大挑战,造成滞销难题。
从国内看,产业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面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智慧超市、农商互联等新型流通业态,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新型消费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尚显薄弱,农村承载力还需加强。资金、技术、人才向乡村流动仍存在障碍,资金稳定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完善,社会资本下乡动力不足。
从区域看,一是农业规模化经营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新要求。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率虽稳步提升,但产业总体发展规模依然偏小,现有农业企业实力不强、带动能力有限,农户分散经营仍然较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较弱,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尚未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市场竞争力不足,转型升级需要加速推进。二是生产要素制约日益凸显。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镇转移,农业劳动力呈整体紧缺、结构失衡特征,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土地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生态退化问题依然存在,继续依靠扩大规模等传统粗放式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综合研判,“十四五”时期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窗口期,既面临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我们要胸怀大局,深刻把握全县农业农村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新的任务要求,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克服重重困难、化解改革难题、继续砥砺前行,把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推向新高度。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坚持把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黟县“五大发展战略”的亮点工程,重点推进“五黑”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做好富硒富锌文章,打好特色牌,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奋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建设高颜值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和发展农村自治制度,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农业稳产保供。继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及整体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切实保障民生“菜篮子”,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底线,放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
坚持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围绕“黑多”特色,着力做大做强“五黑”特色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差异化发展、错位式布局。以创新为抓手,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导向,依托富硒、富锌土壤资源优势,走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发展路子,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坚持合作共赢理念。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立足市场对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把开放合作作为提升全县竞争优势的重要路径,紧抓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市“融杭东进”战略等重大项目机遇,深度融入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战略布局,积极构建外接顺畅、内部联网、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与杭州等周边城市和省份农产品资源的共享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