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三河色彩:基于三河文旅资源特色,提炼“三河色彩”,结合各类场景应用,让“三河色彩”成为地区特色符号。

  强化四大支撑品牌建设。做大“京东文化艺术高地”品牌。通过举办国内外知名艺术展览、艺术节庆活动、艺术论坛等,推动三河文化艺术走出去。做特“特色科普研学基地”品牌。争做全国最大的航天、地质、应急科普研学基地,全国最佳海洋、农业、非遗研学基地,将科普研学做成三河特色产业。做响“京东康养休闲基地”品牌。做好康养一条龙服务,从养生、康复、养老到休闲度假涵盖大健康各个领域,吸引京津冀各类人群。做优“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品牌。做到“一村一品”“一镇一主题”,开发旅游观光型、生态休闲型、乡村体验型、民俗文化型等不同主题的乡村休闲产品,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品牌。

  三、构建立体营销网络

  整合资源构建营销体系。强化整体品牌营销,对游客进行精细分类、精准营销、精心服务,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国别的游客需求,制定客源市场营销计划。构建覆盖全媒体、宽渠道的旅游推广营销网络,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络媒体、新兴媒体、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等载体,积极依托展会、节事、论坛等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展示三河文旅形象。

  实现全方位立体营销。建立京津冀文旅、京东文旅、三河市文旅营销平台,成立“1 n”营销联盟,由1个营销推广中心引领,n个营销推进团队相联合,促进三河文旅品牌的建设,实现线上线下结合营销。充分利用外宣、招商、文化交流、节庆赛事等活动,开展旅游宣传,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以产业合作带动旅游合作。开展社会化营销,充分发动三河人、三河游客积极性,利用社交媒体,多形式、多渠道对三河品牌进行“口口相传”的营销。

  四、创新营销推广渠道

  新媒体营销。微信微博平台营销。聘请专业营销公司运营三河文旅官方微博、微信,宣传三河文旅品牌。直播、短视频营销。加快实施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音频平台(抖音、小红书、学习强国等移动端app)等线上营销,推进与携程旅行网、去哪儿网,腾讯旅游网、淘宝旅行网、驴妈妈、马蜂窝等ota合作宣传城市品牌形象。影视、演艺营销。加强与影视、音乐、动漫、游戏等投资、制作公司合作,鼓励并邀请一批影视文化企业、影视剧组来三河采点拍摄一批院线电影、网络电影,植入三河文旅元素。

  节庆赛事活动营销。积极承办中国梨园文化旅游节、诗词大会、全国旅游摄影大赛、舞蹈比赛、山地自行车户外运动赛事等国家级节庆赛事,谋划举办大地艺术节、涂鸦艺术大赛、“寻找最美三河”摄影大赛等,组织开展艺术论坛、康养论坛和交流大会等,积极参与旅游交易会、旅游展销会、京东美食节、非遗民俗文化节,策划一系列针对三河重点文旅产品的主题营销活动,形成“大节庆相串、小节庆不断,季季有主题、时时有活动”的节庆发展态势,通过节庆赛事扩大三河文旅在国际的知名度。

  创新消费营销方式。创新文化旅游惠民卡营销。鼓励文化旅游企业和商户加盟文化旅游惠民卡,面向部分企事业单位、旅行社等发放团体卡。开展云平台电子文惠券补贴工作。继续“消费 补贴”线上支付实时完成的成熟路径,引入包括剧目展演、图书、电影、文创产品、文博、景区门票在内的文化旅游商户入驻,同时增加银联、支付宝、微信等常用的在线尊龙凯时注册的支付方式,对消费用户进行精准补贴。

  第八章 交流融合 加强文旅开放新合作

  一、推进“1 3”一体化联动发展

  (一)推进城际交通网络建设

  加快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22号线(平谷线)、京唐城际等一批轨道线路尽快实现通车运行,重点推进迁大线二期、李大线、蒋谭线四期等一批跨界道路建设,推动检查站优化设置,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顺畅衔接,完善三河市交通网络支撑,推动北三县城市功能和空间沿轨道廊道向纵深发展,构筑通达京津冀各中心城市、枢纽的交通网络。率先实现区域旅游交通一体化,借势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探索推出北三县与北京城市副中心跨区域、班线化旅游直通车。

  (二)共建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

  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大保护,建立健全区域大气环境监测预警和联合督查机制,强化与通州区绿色一体化发展、共绘一张蓝图,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各个要素,减少人工痕迹,营造“近自然”环境,协同建设好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共建生态绿洲,共同打造高品质生态廊道。强化潮白河、鲍丘河、泃河等主要水系廊道和交通区域生态廊道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完善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三级网络,配置适宜慢性要求的各类设施,满足人民公共活动需求。

  (三)文旅事业产业竞合发展

  聚焦公共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立足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积极承接北京市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资源和政策延伸,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原则,面向区域人口实际需求,对标对表副中心质量,加大投入提升设施配置、服务质量、管控水平,逐步缩小与副中心公共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落差。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分工与联动发展,坚持有别京津、服务京津、联合京津的原则,将协同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贯穿文化旅游发展全过程,按照全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产业融合、全社会参与的原则,突出打造三河市文化旅游载体,加强与副中心、大厂、香河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功能联动。研究制定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协作专项政策,加强与副中心、大厂、香河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统筹。

  专栏15 “1 3”一体化联动发展建设项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9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